开学第一课丨五枚弹片映初心 红色记忆润童心

【来源: 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林炜哲】【点击举报】

  “1944年的抗日战场上,一颗炸弹在我父亲身边炸开,碎片嵌进他左眼,直到1997年父亲火化,我们才在骨灰里发现这五枚带锈的弹片……”9月1日,巴州区第四小学六年级十一班的教室里,红军后代薛永萍举起掌心的弹片,字句铿锵地讲述着父亲薛兴成的抗战故事,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

  当天,与薛永萍一同前来的还有薛永德、刘班平、高绪彤三位红军后代。他们带着父辈的抗战记忆走进课堂,将烽火岁月里的英雄故事娓娓道来。薛永萍手中的五枚弹片,是最鲜活的“历史教材”——这是其父薛兴成14岁参加红军、1944年在抗日战场上留下的印记,弹片在老人眼中埋藏了53年,锈迹里藏着穿越烽火的苦难与坚守。

  “孩子们,你们坐在明亮教室里读书,不用怕炸弹、躲炮火,这份安稳是无数像我父亲这样的战士,用眼里嵌弹片的痛、一辈子的伤疤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薛永萍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字字有力。当他问“把劲用在学习上,把国家建得更强,好不好”时,全班同学齐声高喊:“好!勿忘国耻!好好学习!铭记历史,强国有我!”稚嫩的声音震耳欲聋,回荡在教室里。

  课后,学生彭睿难掩激动:“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人,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学生邓雨菡也红着眼眶说:“爷爷奶奶说‘安稳是用伤疤换来的’,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用好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班主任黄玲看到这种场面,倍感欣慰:“这堂开学第一课,不是把‘勿忘国耻’当口号,而是让孩子们明白‘努力学习就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未来,我们会延续红色教育,让今天的感动变成长久的行动力。”

  课堂上的弹片虽小,却承载着薛兴成等老红军从巴山少年到抗日英雄的一生——14岁参加红军、四渡赤水、血战五台山、南泥湾开荒……他们用热血与忠诚诠释了“川人从不负国”。如今,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也让英雄故事在新时代继续传递力量。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7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