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的展柜里,一只陶瓷杯子静静陈列。杯身斑驳的釉色下,“将革命进行到底”七个字虽已褪色,却依旧清晰,如同它的主人——巴中籍老红军刘洪才用一生镌刻的信仰坐标。这只伴随老人走过八十余载风雨的杯子,盛满了一位川军战士从放牛娃到革命功臣的烽火人生,更隐藏了一个民族在苦难中崛起的精神密码。


刘洪才使用过的陶瓷杯子
破壁而生:从“放牛娃”到红军战士
1932年的巴中山区,寒风裹挟着谣言掠过贫瘠的土地。“乌棒老二要来了,杀人放火”这样的传言让村民们四散躲藏,而二十一岁的放牛娃刘洪才却留了下来。他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心想“我本就一无所有,有啥可怕?”正是这份质朴的勇气,让他邂逅了改变一生的光。
当红军笑着问“小鬼,参加红军吗?”刘洪才心中的疑虑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消融。红军给他盛饭吃,和他讲“穷人要吃饱饭就得干革命”的道理,那些“青面獠牙”的谣言在战士们和蔼的笑容里不攻自破。1933年9月,在通江毛裕镇,这个曾给地主放牛的青年正式加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

刘洪才
入伍后的大练兵让刘洪才脱胎换骨。从瞄准射击到夜战攀崖,他把放牛时练出的“飞毛腿”用到了通讯工作中。在没有通讯设备的年代里,军部与各部队的联系全靠通讯员的双脚,刘洪才总能在枪林弹雨中及时送达命令,战友们送他绰号“飞毛腿”。1934年万源保卫战期间,他带着战士化装侦察,趁雨夜搭人梯智取民团据点,活捉伪团长,缴获五十支长短枪,因功获赠手枪——这把枪后来伴随他走过了无数生死场。
长征淬炼:雪山草地的信仰丰碑
1935年,长征的号角吹响,刘洪才跟随红四方面军踏上了征途。党岭山的风雪成为他一生难忘的记忆,这座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山,当地藏胞用“十人上山九不还”的童谣警示其凶险,上山第一晚,战士们挤在雪洞里取暖,第二天醒来时,副班长已经冻成了冰雕。“雪山再高,也得向我们低头!”登顶时的欢呼背后,是无数战友永远留在了雪山上。
过草地的艰辛更甚,浅草如刀割烂双脚,饥饿像毒蛇缠绕着队伍。1500人的队伍走出草地时只剩不到700人,刘洪才和战友们煮皮带、啃树皮充饥,“那牛皮的味道,一辈子都忘不了”。更让他心碎的是,父母在过草地时活活饿死,哥哥失踪成谜。跪在延安窑洞前,这个铁血战士泪如雨下,攥紧拳头立下了誓言:“我要在部队好好干,把革命进行到底!”
抗日烽火:川军儿郎的铁血担当
抗日战争爆发后,已是八路军排长的刘洪才转战华北抗日前线。1939年8月辽县偷袭战中,他自告奋勇任突击队长,带着8名队员趁夜色用竹竿攀上城垣,面对城墙上熟睡的3名日军和2名伪军,他示意队员分头行动,刀光闪过便解决敌人,打开城门让大部队顺利涌入。撤退时遭遇日军轰炸,他的右肋被弹片炸断三根,简单捆扎伤口后坚持带队突围,直到抵达根据地才昏迷过去。
伤愈归队后,刘洪才调任山东历城县侦察排排长。一次执行任务时,他带着3名战士化装成日军潜入县城,用几句生硬的日语和“八格牙路”的呵斥唬住伪军哨兵,从伪军慌乱的应答中,他敏锐察觉日军正伪装成农民刺探根据地情报。归途遇到5名“民兵”时,他故意递出山东香烟试探,对方接烟时暴露的持枪姿势让他瞬间识破伪装。“动手!”随着他一声令下,战士们拔刀相向,终将这股日军侦察队全部歼灭,为根据地消除了重大隐患。
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数年里,刘洪才先后参与了百团大战、反“扫荡”等数十次战役。他曾在辽县麻田村亲历左权副总参谋长牺牲的悲痛时刻,带着复仇怒火率队夺回阵地;也曾在清源战斗中带领全排战士死守高地,连续打退日军三次冲锋。枪林弹雨中,他6次负伤、4次立功,抗战时期荣立一等功,胸前的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见证着他在抗日疆场上的铁血荣光。他常说:“革命就是党的指示,党喊干啥就干啥。”这句话不是口号,而是他在无数次生死抉择中践行的准则。
初心不改:信仰的传承与延续
新中国成立后,刘洪才回到巴中市巴州区粮食局工作,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本色。离休后,他成了巴中最忙碌的“老红军爷爷”,把“将革命进行到底”刻在杯子上,走到哪里带到哪里。20多年间,他到400余个单位宣讲革命故事,被30多个单位聘为政治辅导员,用亲身经历诠释着信仰的力量。

刘洪才和女儿刘班平
老人的善举温暖着一方水土:把房子让给贫困夫妇结婚,资助困难群众,“5·12”汶川地震时带头捐款。生命垂危之际,他从马甲里摸出最后的私房钱送给困难群众,在场者无不动容。在他的影响下,女婿成了“全省税务监察系统先进个人”,孙儿获“四川省青年卫士”称号。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14年12月21日,104岁的刘洪才在巴中逝世。临终前,他拉着子女的手反复叮嘱:“‘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仰一定要有,有信仰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刘洪才(中)参加红色故事宣讲活动
如今,那只刻着誓言的杯子仍在博物馆里静静陈列,阳光透过展柜玻璃洒在杯身上,仿佛老人温和而坚定的目光。从放牛娃到抗日英雄,刘洪才用一生诠释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真谛,这不仅是一名川军战士的个人史诗,更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永远指引着后人在信仰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