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稻田飘香。连日来,鼎山镇果敢社区的黑米种植田里,联合收割机正穿梭在连片稻田中,深紫色的稻穗被逐一收割——这是社区引进“黑米—荣紫糯”品种后迎来的首次大规模丰收。曾经的荒地,经村集体统一经营变身致富地,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荣紫糯”黑米种植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随着收割机缓缓向前推进,一簇簇深紫色的稻穗卷入机身,脱粒、除杂一气呵成,饱满的紫黑色谷粒源源不断落入集粮箱,待箱体装满后,工作人员迅速转运,现场一派“机器抢收、人勤粮丰”的忙碌景象。
为何要放弃传统水稻,转而选择“黑米—荣紫糯”?鼎山镇果敢社区有着自己的考量:村里老年人占比高,劳动力严重不足,不少土地因无人耕种而撂荒。去年,社区下定决心发展集体经济,流转50余亩土地,“量身”引进了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黑米—荣紫糯”。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黑米—荣紫糯’不仅抗病性强、适应本地土壤,还富含花青素,营养价值比普通水稻高,市场收购价更是能高出3倍。”鼎山镇果敢社区党支部书记钟绍川介绍,这次丰收,测算亩产达800斤,超出预期300斤,预计产值达10万元,比种普通水稻的收入翻了三倍。
此外,机械收割不仅大幅缩短了收获周期,还能最大程度保证谷粒新鲜度,为后续加工、抢占市场争取了宝贵时间。通过统一耕作、机械收割,从根源上解决了“没人种、种不动”的难题。
“以前种传统水稻,打谷子一亩地要四个劳动力忙一整天。现在采用机器收割,20多亩地半天就完成了,既省时又省工。”社区居民许期华忍不住感慨。
从普通粮食种植到特色作物增收,这场“首秀”般的丰收不仅让闲置土地重新焕发新生,更让种植户们摸清了特色稻的“致富潜力”,为社区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初试答卷”。
对于未来,钟绍川也有清晰规划:“明年我们计划再扩种100亩黑米,还会建一个小型烘干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今年效果这么好,明年就能种更多优质黑米,让更多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