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陕高速米仓山隧道。(巴中市委宣传部供图)
秋到米仓山。程永红摄
10月18日,第七届巴人文化艺术节、第十七届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即将开幕,大批的红叶爱好者和巴文化“发烧友”将拥向巴中,掀起新一轮的旅游热。而在10月15日召开的巴中市文旅发展大会上,巴中提出,将坚定“靠山吃山”、靠山富民,以绿色为基底,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秦巴大地徐徐展开。
打响“山水画廊·秀美巴中”品牌点绿成金
在去年的巴中市旅游发展大会上,巴中提出要鲜明打响“山水画廊·秀美巴中”特色品牌,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以全域旅游规划为引领,创新改革举措,务实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破解手捧“金碗”吃“穷饭”的难题,加快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森林康养目的地,加快建成旅游经济强市。
“巴中有一大批旅游资源,把这些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努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将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巴中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高品位打造光雾山-诺水河生态旅游核心区,加快推进光雾山、王坪等国家5A级景区创建,大力开发温泉、冰雪、山地、森林、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推动业态融合,深挖文化内涵,走出一条“大景区、大产业、大旅游”的发展之路。
作为全市重点任务之一,巴中深化“旅游+”战略,推动文化与旅游、运动与旅游等深度融合,大力开发民风体验、文化创意等产品,推出一批标志性文化景点、文艺作品和文创精品。
重要的是行动。一年多时间里,经过多次调研讨论,巴中编制完成《巴中市全域旅游规划(2018—2035年)》,构筑了“一城四核四区、两轴一环”的总体空间布局,从顶层设计角度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功能布局、核心产品和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等进行了规划,解决同质化、低层次开发等问题。编制了《巴中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构建“一城三带两集群”文化产业体系。出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品剧目进巴中文化惠民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促进文化、旅游工作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改革举措和政策安排,文旅融合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体育、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巴中将光雾山景区、诺水河景区、德记大楼、江北宾馆等优良资产进行整合,成立市文旅集团。搭建投融资平台,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中单列旅游专项发展基金10亿元,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资金保障。
今年上半年,巴中市规模以上文旅企业已达100个,数量居全省第3位,共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市接待游客1678.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7%、13.68%。
县域经济发展“绿色”成线绿中见效
不仅仅是旅游业,实际上,巴中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在绿中见产业要效益。
近年来,巴中主动对接全省“5+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四大特色农业、四大新型工业、四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培育工业强县、农业强县、服务业强县、信息化强县和天府旅游名县。以四大特色农业产业为例,巴中明确了巴药、核桃、茶叶、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并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撬动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仅巴州区就发展道地药材种植20多万亩,中药材年产量10万吨,引进、培育道地药材种植新型经营主体近400个,落地建设全产业链龙头企业26个,发展专合社251个、家庭农场31个、种植大户80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
“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目的就是为了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巴中市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四大新型工业,巴中市主要负责人在赴全国开展投资促进活动、深度对接优秀企业时表示,坚决禁止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三高企业”进入,对引进的企业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实现绿色振兴已成为共识,绿水青山也成为被招引企业所看重的优势。”巴中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巴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全市319户规上企业实现产值345亿元,其中,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新型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7.9%,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继续增强。
“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欠发达地区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可以在这方面实现弯道超车、后发赶超。”巴中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巴中把创建“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围绕创建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创建公平惠企的市场环境、创建优惠开放的投资环境、创建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创建亲商重商的社会环境5个方面,提出设立企业“宁静日”制度等20条创建措施。在全省率先建立营商环境“好、差评”制度,对33个市政府工作部门、巴中经开区等单位开展测评,并量化打分。今年以来,巴中还深入开展市级领导挂联帮扶、重点工业企业“一企一策”帮扶、经信系统干部结对帮扶三大帮扶行动,主动出击开展精细化服务,化解企业融资难、销售难、用工难、人才引进难等问题130多个。
外畅内联
绿色通道助推巴中“向外”奔跑
贯彻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立足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城市奋斗目标,怎么做?
交通建设,是巴中确定的“六大突破”重点领域之一。
巴中开启“向外”奔跑步伐,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商贸物流日益繁忙,去年8月9日,巴陕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米仓山隧道顺利实现双幅贯通。巴陕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巴中到陕西汉中的车程将由原来的3.5小时缩短为1小时,成为北向出川的重要通道。而今年开通的恩阳机场,开启了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通向外界的“空中走廊”,助力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目前,巴中恩阳机场已开通巴中至北京、上海、深圳、银川、成都、昆明6个城市的多条航线。机场通航半年来,旅客吞吐量达8万人次。
近年来,巴中按照省委提出的“川东北经济区建设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支持巴中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城市”的部署要求,主动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积极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同时,巴中掀起新一轮的交通大会战,“畅通乡村、覆盖社组、联网成带”的农村公路路网也在巴中全面铺开。位于大山深处的平昌县镇龙镇烟灯村,过去交通不畅,村里的土特产卖不出去。2016年起,村里实施连村公路硬化工程,今年当地交通部门更是对村上的公路进一步加宽拉直,实现了“内畅外达”。烟灯村村主任陈光军笑着说,“村里的土鸡、生猪今年全部脱销,满山的野生板栗、猕猴桃也都成了宝贝。”
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村因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顺利脱贫退出。数据显示,目前巴中新建和改造的农村公路全域覆盖200个乡镇2448个村(居),公路深度衔接全市18个国家4A级景区,到2020年,将实现道路延伸到哪里,产业就聚集到哪里,乡村旅游就繁荣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