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溪镇柏垭子村:闲置校舍变身“致富工厂”

【来源: 巴中融媒【点击举报】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纷纷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新路径。在巴州区凤溪镇柏垭子村,有这样一个面条加工厂:厂里的员工既不是工人也不是村民,而是4名村干部。该面条厂由村里的闲置校舍改建而成,预计年底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点燃致富兴村的火种。

  这个面条厂是如何而来的,又是如何运作的?近日,记者走进柏垭子村一探究竟。

  盘活闲置资源

  300平校舍变身面条加工厂

  3月9日,恰逢周末,柏垭子村的面条加工厂格外热闹,村民们有说有笑地排着队。队伍中,有等待自家小麦、菜籽加工成品的,也有前来购买面条的。“这里卖的面条,全都是自家小麦磨成的,耐煮还有嚼劲,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我们一家人都特别爱吃。”村民王大妈拿着一把刚加工好的面条笑着说。

  村民们欢快地笑声差点就盖过了机器的运作声。村干部们忙碌有序地操作着机器,面粉的清香扑面而来。柏垭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文东向记者介绍:“当初建面条加工厂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想到的是村民们都很支持,我们干劲也就更足了。现在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也方便了村民的生活,一举两得。”

△面条成品

  柏垭子村面条加工厂位于村部旁,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杨文东介绍,这里曾是村里的学校,后来因生源减少而闲置。为盘活这一资源,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并广泛征求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意见,最终决定将其改造成面条加工厂。

  种、产、销一体化

  原生态农产品物美价廉

  秦地无闲草,巴山多仙药。地处气候南北分界线上的巴中素有“秦巴山区天然药库”的美誉,巴州区更被誉为“道地药乡”。柏垭子村为何不选择将闲置老校舍改成中药材厂、茶叶加工厂等其他厂房,而是改成了面条加工厂呢?

  “走,我带你到村里转一圈你就明白了。”跟随柏垭子村党支部副书记何国文轻快的脚步,记者来到春日的田野,目之所及皆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小麦、油菜等经济作物长势正旺。

  “我们村盛产小麦、油菜以及红薯等农作物,村民们以往只能将自家种植的作物低价出售。面条加工厂的成立,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加工农产品的便利场所,还通过深加工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何国文介绍,面条加工厂不仅可以制作面条,还能生产粉条、榨菜籽油,满足村民多样化的需求。

  柏垭子村面条加工厂由杨文东、何国文、村委会副主任杨玉梅和专职委员罗海英4名村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负责运营,于去年10月正式投产。如今,加工厂每天都在生产面条、红薯粉、菜籽油等。这些产品价格实惠,如面条10元一把,每把3斤;面粉2.8元一斤;香油12元一斤。

  值得一提的是,面条加工厂生产的面条原料全部来自村民自家种植的小麦,仅添加食用盐和山泉水,保持了纯天然的口感。许多村民不仅自己购买食用,还将其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

  一派好“丰”景

  形成“工厂盈利、集体增收、村民受益”良性循环

  “微信到账20元。”“支付宝到账20元。”记者采访中,厂房里不时传来一声声收款信息。原来,村里专门设置了收款码,加工厂的每一笔收入直接汇入柏垭子村经济联合社,用于集体开支和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形成“工厂盈利、集体增收、村民受益”良性循环。截至今年2月底,加工厂纯利润已达3万元,预计年底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说到这些,原本热闹的加工厂变得更加热闹,村民们纷纷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而融洽。

  “现在足不出村就能买到面条、粉条、菜籽油等优质绿色农产品,关键是价格还很实惠。”村民何朋说。

△加工菜籽油

  “我们自家种的小麦和菜籽还能卖给加工厂,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村民罗克洪说,“村里有了,我们碗里也有了,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

  杨文东表示,面条加工厂的成功运营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村民提供了便利和增收机会,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幸福感。下一步,柏垭子村将继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村民的日子更有盼头。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7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