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口镇秧田沟村:产业多元化 收入节节高

【来源: 巴中融媒【点击举报】

  3月6日清晨,巴州区曾口镇秧田沟村的柑橘园里一片忙碌。村民冯华踩着松软的泥土走进果园,手中的修枝剪“咔嚓”作响,枝条应声落地。“枝修好了,果子才能长得好!”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望着成片的柑橘林笑道。枝头残留的几个柑橘在阳光下泛着金黄,仿佛预示着又一年的丰收。

村民冯华在果园修枝

  几年前,这样的场景在秧田沟村还难以想象。这个曾深藏于大巴山的偏远村庄,交通闭塞、产业薄弱,村民守着几亩薄田种庄稼、药材,收入微薄。“以前一年到头挣不到几千块,住的还是土坯房,雨天漏雨、冬天透风。”冯华回忆。转机始于2016年,村里开始推行“果药套种”模式,将白芍、枳壳等药材与柑橘、梨树间作,土地效益翻了番。如今,村集体已建成200亩果药套种基地、200亩水产养殖区和300多亩枳壳种植园,年产值超3000万元。

  产业扎根,日子也跟着“拔节”。冯华算了一笔账:去年在基地务工收入7000多元,自家种的1.5亩药材又卖了4000元。“加上土地流转租金,一年能挣1.5万元!”像冯华一样,全村100多户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务工或自主种植,户均年增收均超万元。更让村民们欣喜的是,昔日的危旧土坯房变成了白墙青瓦的小楼,260户村民搬进中心村聚居点,便民超市、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一应俱全。“现在住得舒坦,看病、买东西走几步就到。”村民李大姐感慨。

  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还催生了乡村游的“新风景”。走进村口的“田园人家”农家乐,业主杜朝兵正忙着修剪门前的花草。“药材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景,游客来了就不想走!”他笑着说,开业以来,农家乐月营业额最高达到2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村民销售土鸡、土鸡蛋等农产品。村里顺势打造了“果蔬观光带”“水产垂钓区”,引进花卉苗圃、鹦鹉养殖等特色项目,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5万元。

  从“靠天吃饭”到“多元增收”,秧田沟村的蝶变离不开“党建引领+能人带动”的模式。村支书杨小平介绍,村里通过整合土地、招引企业、培育合作社,逐步形成“果药套种、水产养殖、特色旅游”三驾马车并行的产业格局,累计吸纳100余户村民就近务工。“去年全村人均增收5000多元,下一步我们要把柑橘品牌打出去,再建几家精品民宿,让村子变成真正的‘富春山居图’!”杨小平表示。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7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