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四建促四好 聚力脱贫奔小康

——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

【来源: 化成镇 徐俊】【点击举报】

   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位于市区东北部,距城区30公里,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365户12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268人,耕地797亩,林地1560亩,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388元,全村地形两山一沟,最高海拔850米,属于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山村。近年来,通过市、区纪委和各级干部的帮扶及全村干群共同努力,长滩河村正按既定规划逐步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将在2017年完成脱贫摘帽。

  一、抓安全质量建新居,促住上好房子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印发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土地增减挂钩、危旧房改造等宣传资料,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广播、专栏、入户入园等多种形式,对群众面对面进行宣传,让其全面了解相关政策。二是强化责任主体。组建由行业、乡镇、村组、群众组成的建房委员会和党员服务队,主动参与1、2号点的选址、规划设计、材料供给、质量监管等,建立项目工程质量巡查制度,层层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目前已建成聚居点三个156户,建廉租房12套,拆除危旧土坯房208套8.6万平方米,退出耕地235亩。三是强化资金监管。以“廉洁扶贫”护航“精准扶贫”,加强资金的监管力度,每月组织纪委、财政所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二、抓规模特色建园区,促过上好日子

  一是注重科学规划。在园区的选址上,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并最终确定园区建设地址;在产业品种的定位上,通过认真研判本村实情和自然资源,以“桃李满山,花果飘香”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以发展桃李和白芍为主的特色产业。二是注重投入机制。采取“公司+专合社”的模式,组建伊甸假日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与区巴药公司共同成立殿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杠杆作用,对殿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资产评估,2016年获得产业扶贫贷款 万元,建成了以桃李和白芍为主的特色产业园1200亩,弥补产业发展资金缺口,增强长滩河村产业扶贫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三是注重规模效益。通过特色园区的全面建成,有力地促进长滩河村现有的83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工作,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拥有1-2项富民产业,贫困发生率、返贫率得到有效遏制,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改善,实现村域产业发展规模、效益“双增长”。

  三、抓普法学法建夜校,促养成好习惯

  一是结合法治教育。依托市法纪教育基地,分批次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到基地接受法纪教育。定期邀请纪委干部、司法所干警、派出所民警到“农民夜校”讲授基层治理、依法维权等课程,教育引导人人争做明白人,全村实现“零上访”。二是结合民风民俗。依托“农民夜校”阵地,配齐配强专兼职师资,重点围绕文明乡风、感恩奋进、脱贫光荣等主题开展教学,延伸开展“最佳文明户”“长滩孝星”评选、家规家训征集等活动,让其养成家和、勤劳、整洁的好习惯。三是结合素质提升。组建由卫计、扶贫办、卫生院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宣讲队,深入贫困户家中宣讲环境卫生、健康养生、传染病防治等知识;利用当前开展的万名党员挂包驻帮脱贫攻坚活动契机,深入贫困户家中帮助其做好清洁卫生,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统一制作清洁卫生和个人良好生活习惯宣传录音,在“村村响”广播上反复播放,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

  四、抓家风家训建村规,促形成好风气

  一是坚持舆论导向。组织脱贫攻坚之星、文明示范户、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以报告会、院坝会等方式,宣讲先进典型事迹,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传导孝老敬亲、移风易俗、感恩奋进、勤俭节约、脱贫光荣等思想观念,让广大农民真正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过上好日子。二是坚持品牌效应。以“廉洁扶贫”护航“精准扶贫”,依托市、区纪委帮扶的优势,村里办起了“农民夜校”,开设“晏阳初大讲堂”,制定村规民约,通过建村史展览馆,纂写“村赋·村歌”,收录家训家风,积极打造“礼仪长滩”品牌,形成好习惯养成好风气。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