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供销社:创新引领模式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来源: 区供销社 吴亮 王刚】【点击举报】

  近年来,巴州区供销社始终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经营优势和服务优势,以引人、引资、引业为重点,通过领办、引办、联办等模式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高质量发展,基本形成了“农综公司当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搞生产、专业化团队闯市场”的一体化为农服务新格局。目前,巴州区供销社共引领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9862人,筹集股本金3330.6万元。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9202万元,带动农户1850户、贫困户16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收益同比增长13%。鑫田种养殖、百合农机植保等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定为国家示范社、总社示范社、省级示范社。

采取“社属企业+”模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点起步兴产业。

  整合资源成立区供销社直属企业——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吸纳当地经营能人入社,领办了鑫田种养殖、金绿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分别在大茅坪镇孟家村、平梁镇苟观寺村高标准建设生态菌类种植基地、千亩油橄榄示范基地、“百花百果”休闲观光体验园,种植生态羊肚菌550亩、鱼鸭稻香米600亩,托管水宁寺镇水宁村猕猴桃产业园500亩和印盒村巴药600亩,2018年实现收益近6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社分红等,506户入股社员户均增收1200元。除此之外,区联社农综公司认真落实精准扶贫要求,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在区社挂包的贫困村领办了绿佳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无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弱的贫困户寻找增收来源。专业合作社按照保底分红不低于8%的标准,吸纳贫困户小额扶贫信贷资金入股,发展川产道地中药材、林下种养殖等附加值相对较高的生态农业,2018年带动108家贫困户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采取“基层服务+”模式引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质效并举惠三农。

  以基层社经营能人为骨干组建专业化团队,对“大罗黄花”“嘉香木耳”等无精品、无市场的农业产业进行价值再造,为他们提供农资配送、农业科技咨询、农产品包装、农特产品销售等全链条服务。与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制定了《大罗黄花质量技术标准》,支持金山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投入200万元改造初级加工技术、建设标准化车间。注册“七根须”“嘉香”“野蕊蜂蜜”等知名商标3个,推动“大罗黄花”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利用西博会、农博会、食博会等重要节会和“丽水—巴州东西部协作扶贫”等重要平台,打好“生态有机”牌,为巴州农特产品做推广、找市场、赚票子。与省供销社“云背篓”电商公司合作,建成“云背篓绿生源”微信商城,在城区建设区域性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在农村重要集镇和村民聚居点建设购销网点36个,2018年实现线上线下特色农产品销售额2460万元。目前,区社引办的生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型“传统工艺作坊”,分工更加明确,经营优势不断显现。

采取“资产资本+”模式联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强实力。

  通过资产资本入股合作的方式,盘活供销社可使用的资金、可重组的资产、可利用的资源,构建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服务联合体,带动更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区社按照 3:7的比例,与资产总额3500万元的百合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大茅坪镇供销惠农综合服务公司,放大专业合作社在农资、农机、农技以及农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借助“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建设”等项目,购置农机具149台(套),建成农机库棚1060平方米,社会化招用农机农技员20名,聘用高中级农艺师5名,从事专业服务人员30名,为全区13个乡镇2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8个家庭农场的4.35万亩土地提供代耕代种、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土地托管服务。2018年,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占全区 31.2%,平均每亩为农民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节省生产成本近300元。通过规模化服务,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实力不断增强,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更紧密,稳定高效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初步形成。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7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