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养殖的巴山土鸡,产蛋了不得……种植的经济林木有10万株800亩,三年后最小的每棵也能卖50元……还种植了500亩花椒,品质好产量高,能赚不少钱……”昨日,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岗石村的毛家山上,四级视残的48岁残疾人刘勇颇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他年产值达300万余元的1500余亩家庭农场产业。
一直以来,刘勇的家庭农场为周边80余名贫困及困难户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有28名是贫困残疾人,还带动了周边5户残疾人自主创业。他说:“我始终觉得个人富不算富,正常人能够干的事情,残疾人也同样能干,甚至干得更好。”
而让他感到最高兴的是,2020年巴州区残联将他的家庭农场纳入了“东西部扶贫协作贫困残疾人扶贫项目”,签订《东西部扶贫协作股权量化协议》,投入100万元股权资金,以产业为载体,给本村及邻村100户贫困残疾人按年6%保底分红标准,每人分红600元,并安排20名贫困残疾人就业。
据了解,巴州区户籍人口75.2万人,各类持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共2万余人,人口多且分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有5780人。自2018年浙江松阳与四川巴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松阳县聚焦“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能少”的帮扶目标,针对各类残疾人不同致贫根源,不断探索创新,精准制定帮扶举措。从最初的资金投入、物资捐赠到干部交流、人才培养,再到如今的产业帮扶、深度协作,扶贫协作的模式不断升级。
“扶持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是增加残疾人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大的惠残民生工程。” 巴州区残联干部鲜勇章介绍,建设贫困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投入股权资金,既解决了残疾人创业户发展产业的融资问题,帮助周边有劳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就业增收,同时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享受稳定的分红收入。
两年多时间,松阳县已帮助巴州区建成残疾人扶贫产业示范园3个,残疾人扶贫车间3个,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15期。两年共投入贫困残疾人扶贫资金650万元,其中250万元用于贫困残疾人股权量化,400万元用于建设残疾人扶贫车间、贫困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和贫困及困难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直补,贫困残疾人技能培训等,惠及全区206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其中,全区230名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的贫困户,按10000-14000元/人入股,每人每年均享受不低于6%的保底分红。
“我今年64岁了,又‘害’了病,全靠政策好,真正让我们残疾人有了保障,不再给家人增加负担,我真心感谢!”家住天马山镇寺岭村二组的四级肢体残疾人李天寿说。
项目实施后,在巴州区各行业领域纷纷涌现出一大批克服自身功能障碍、创业致富不忘残友的标兵。例如巴州区水宁寺镇琵琶村身为二级肢体残疾的杨彬,种植了300亩巴药(白芍),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并安排了27位贫困残疾人就近就业;巴州城区的盲人按摩师杨木宗、徐兵贤等自主经营盲人按摩店,安排了近30名贫困残疾人就业,还培养了一批拥有按摩技能的残疾人,分散在全国大江南北就业。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的推动下,全区现有近10000名残疾人在从事种养、加工或第三产业等工作。此外,还有一大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开始居家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
“他手把手地教我怎样养鸡,而且他自己又搞得很成功,我养鸡也很有信心”今年64岁的残疾养殖户刘腾华笑着说。由于患病导致左边身体不遂,他失去了收入来源。2017年,在残疾人创业大户刘勇的引导下,又看到刘勇的养殖产业搞得有声有色,于是他向刘勇学养鸡。创业初刘勇免费赠送他500只鸡苗,并且悉心提供技术指导,他自己也踏实肯干,养鸡产业搞得越来越好,目前年均出栏土鸡3000余只,每年增加收入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