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巴州区各地村民抢农时、忙耕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与往年不同的是,在田头劳作的村民们都戴上了口罩。农时不等人,抢春耕也要抓防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巴州区一手抗击疫情,一手备战春耕,两手抓两不误两推进,各项农事生产也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防疫春耕两不误
“我们上班,走拢老板就给我们发了口罩,查了体温,我们干活的时候,老板都要求我们人站分散,不要聚集在一块儿。”劳作中的大和乡方坝村5组村民刘申祥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分散劳作,同时不忘使用相关防疫用品。村里的干部也走进田间地头,不断提醒大家小范围、不扎堆、不聚集做好自身防护,保证安全。据大和乡方坝村村医王强介绍:“我们对上工的老百姓发放了口罩,并指导怎样正确戴口罩,每天上下午分两次做体温检测,同时还给他们配备了预防疫情感染的中药,增强他们的抵抗能力。”
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巴州区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8年7月底,经过考核验收,巴州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近年来,巴州区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创新“资产收益”模式,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促增收,发家致富挣票子。
为帮助农户增收致富,切实让村民过上土地收租金、干活有工资、年底还分红的好日子。巴中市大水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方坝村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了土地157亩,规划种植道地药材,枳壳套种姜黄。“我们土地流转出去一年半了,既有土地流转又有分红,上了年纪的都可以在这里面打工,我们在这里栽枳壳树,栽了就要栽好,栽好了它有效益,我们工资也就兑了现了!”方坝村村民刘国辉笑着对记者说。
结合巴中市巴州区万亩连片种植区规划分布情况,巴州区大和乡今年围绕农民增收致富、振兴乡村经济的目标,大力发展特色效益产业,现规划巴药产业园2000亩,分布于方坝村、岗石村、朱垭村、太华村、回龙村、界牌村一线,集中朱垭村、回龙村、界牌村三点,去冬完成1000亩枳壳栽植,今春计划完成1000亩枳壳栽植,目前正在作业的是土地整理、翻耕、开厢,然后开始栽植枳壳树,预计在3月底能够全面完工。
耕种采收两头抓
“来,师傅,称!要得,一哈是49.3公斤。”在清江镇丹参良繁基地里收获机械在来回耕筛,群众正忙着采收、分拣、装车。连日来,巴州区为连片成带发展巴药产业,确保巴药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时下正值丹参收获的季节,清江镇也齐头并进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抢抓晴好天气推进春季巴药的栽种。
“我们两个人一组,大概每一天能挖500斤左右,三毛钱一斤,差不多80块钱。”自复工以来,清江镇黑林村大部分村民都和曾明贵一样,两人一组来基地采收丹参。据了解,2019年黑林村通过引进业主流转土地,发展巴药产业,成立丹参良繁基地种植丹参,农户加公司共栽植60亩巴药,黑林村获得土地流转费和入股分红。经过一年的精心的管护,丹参实现了丰收,不仅给业主带来了效益也给当地老百姓实现了增收。
“清江丹参良繁基地,公司共流转土地500亩,按目前采收的情况看,每亩产量能够达到1100公斤,加工后按16000块钱一吨计算,可以实现收入240万元,下一步我们准备把现在种植丹参的土地种成姜黄和枳壳,公司另外流转300亩土地,下一步还要种500亩以上的丹参。”巴中秦岭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玉峰对巴药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多措并举备春耕
黑林村忙着收获丹参,石柱村也紧锣密鼓的忙着残次林的砍伐,为春季巴药种植提前做好准备。在石柱村残次林砍伐现场,村民们戴着口罩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用机械化砍伐和人工搬运的方式相结合,确保采伐任务顺利推进。
据清江镇林业站站长王景玉介绍:“为了达到土地连片,光照充足,让丹参更好地生长,我们决定对栽植范围内的残次林进行采伐,主要范围是一六七社大概三百方,为了抢抓这个机遇,组织了精干劳力30人,确保十天之内全面完成采伐任务。”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在打好疫情阻击战的同时,除了对原有的常规品种进行田间管理,还要抢抓春耕生产,明确巴药产业目标任务,按计划顺利完成2020年种植巴药5000余亩,其中丹参1000亩、枳壳2000亩、姜黄2000亩,现正在进行的800亩残次林淘汰,就是为了巴药的春耕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