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探索贫困地区转变脱贫攻坚帮扶方式

【来源: 巴中日报 文春生 吴永照 】【点击举报】

       近年来,巴州区以持续创新四项扶贫基金运行管理模式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四项扶贫基金功能作用,全面激发困难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为探索贫困地区转变脱贫攻坚帮扶方式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促进贫困农户持续增收

       遵循用好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以产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路径,把“解一时之难”与“促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特别贫困村50万元、一般贫困村30万元、非贫困村10万元的标准设立村产业扶持基金。

       为增强贫困群众增收可持续性,巴州区启动和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区财政结合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使用情况,按1300元/人的标准,对全区1.83万户贫困户发放庭院产业发展奖补资金5985万元,鼓励其实施“万元田”“万元林”“万元店”等家庭增收项目。据测算,仅此一项即可实现所覆盖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989元。

       托牢公共服务供给底线 解决贫困群众民生问题

       紧密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托牢公共服务供给底线”政策目标,以建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为契机,全力破解贫困群众因病、因学致贫返贫的核心难题。落实好学前教育“三儿”补助、义务教育“三免一补”、贫困普高(中职)学生免学费和补助生活费等政策,使用教育扶贫救助基金397万元,救助贫困学生3748人。2019年计划教育救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2624人,救助金额达2200万元。落实好财政全额代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报费、贫困人口就医先诊疗后结算、“十免四补助”等政策,使用卫生扶贫救助基金391万元,救助贫困人口5201人。2019年计划医疗救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8000人次、救助金额达2850万元。

       加强财政金融双向互动 引导金融资本转向农村

       切实转变金融到户扶贫方式,变“送钱送物”为“借钱造血”,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加有效的多样化金融服务。2015年,巴州区政府与巴中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由财政足额设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为贫困户贷款提供担保,每年按贷款余额净增加额的7%补充风险补偿金。截至目前,扶贫小额贷款已放贷4.23亿元,受益贫困户达9526户,占符合贷款条件贫困户总数的54%,财政已贴息1980万元。

       创新基金管理模式 破解农户发展要素瓶颈

       在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和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使用上,巴州区首创五种模式,即“基金+贫困户”“基金+专合社+贫困户”“基金+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基金+产业园区+贫困户”“基金+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激励贫困农户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参与精准扶贫项目实施全过程。如化成镇长滩河村由村委带领,与贫困户户户见面做思想工作,通过申贷、整合、利益联结,成立伊缘假日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并与巴中秦岭药业公司合作成立殿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水果和道地药材1200亩,可实现贫困户年保底分红收益5111元、务工收入1355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16536元。此外,巴州区还将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以量化入股方式投入到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大型经营主体和政府平台公司,使贫困户获取稳定的股息或红利收入。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