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州区出台《巴州区发展道地药材种植九条措施(试行)》,对连片种植达200亩以上且种植成活率达90%以上基地的新型经营主体,按丹参每亩600元,枳壳、白芍每亩800元的补助标准进行补助。
建设6个万亩连片种植区
根据《措施》,巴州区将围绕丹参、白芍、枳壳3个主导品种,开展品种选育培育、种植技术研究,编制种植技术规程,推进标准化生产。
坚持跨乡连村、集中连片、三产融合,按照“六区四基地”的区域布局,建设清江—曾口—金碑—梁永片、清江—大和—水宁寺片、三江片、清江—白庙—梓橦庙—化成片、平梁片、寺岭天马山片等6个万亩连片种植区,巴州丹参、巴州枳壳2个良繁基地以及巴州黄精、巴州白芨2个全省“三个一批”重点基地,推进中药材高质量发展。
整合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电力通讯、交通道路建设等项目,配套建设基地“田网、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提升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保障能力。建设东西部(松阳—巴州)扶贫协作中医药产业园,打造区域综合性产地初加工基地。加强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持续推进中药材品牌建设。
培育100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
按照“大园区+新型经营主体”的模式,坚持“国有企业示范一批,招商引资带动一批,回引创业培育一批”,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中药材种植新型经营主体100个以上。按照“企业+基地+专合社+农户”发展机制,发挥秦岭药业引领示范作用,采取“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回收”,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同时依托秦岭药业组建企业联盟,推广订单种植,支持国有企业、龙头企业、专合社等对主导药材品种保底价收购。支持秦岭药业对接省内外中药材专业市场、中医药企业等,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引导普瑞制药、国药天江等本地医药企业建设“定制药园”,实现药材就地销售和转化。
在技术保障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建丹参、白芍、枳壳3个专家服务团队,加强对中药材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种苗栽培、施肥管护、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仓储运输等全过程技术指导。每年对区乡专(兼)职技术人员、种植业主集中培训1000人次以上,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对集中连片达500亩以上种植基地配备一名专职农技员,确保中药材发展指导服务到位。
每年2000万元奖补主导品种种植
根据《措施》,巴州区财政每年统筹安排资金2000万元,为连片种植达200亩以上且种植成活率达90%以上基地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补助。补助标准为丹参每亩每年600元,每年6月份、12月份各兑现50%,枳壳、白芍每亩800元,分两年兑现,每年12月份各兑现50%。补助程序为业主申报、镇村初核、第三方机构验收、部门复核、公示公告,区政府审定兑付。
与此同时,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乡镇新发展主导品种的,按每亩100元标准安排工作经费进行激励,其中20%用于乡镇,80%用于村组。
为压实工作责任,《措施》要求各乡镇建立以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工作专班,确定1-2名农技员专职从事中药材产业发展。区目标绩效办按年度目标任务加强考评,区纪委监委对虚报种植面积、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差的乡镇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