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州区还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助推脱贫攻坚。
放活土地经营权。探索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模式,创新颁发“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证”等,实现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1亿元,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铆”在产业链上,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盘活集体资产。在121个贫困村和27个非贫困村实施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将原村属集体经济中70%的资产股权量化到户,实行市场化经营,让群众长期分享资产收益,其中,贫困户凭“优先股”多获得20%以上的收入。
创新金融扶贫。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等,采取“评级授信+基金担保+信贷”“产权抵押+基金担保+信贷”的金融扶贫模式,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贫困户增收脱贫。
据统计,巴州区累计向7388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25亿元,支持自主发展产业和创业,或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到2018年,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过去缺少技术、少门路,只有在外面打点小工。”张学明说。2015年,张学明的儿子张鹏参加了村上组织的技能培训,随后通过区就业部门推介到宁波的一家机械厂打工,“现在他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一年收入5万元左右,我自己在家开了小超市,还养了100多只鸡,2016年我家就已经脱贫了。”
近年来,巴州区向全区113个贫困村派驻了124名农技员,开展技术扶贫工作。组建118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分赴260个非贫困村开展技术巡回服务,举办培训班360个,培训农户17480人,示范推广新技术16项,推广新品种31个。所涉农业科技人员遍及种植、养殖、水产、林业、水利等领域,共365人。
2019年,巴州区共优化村级产业发展方案16个、推广农业新品种31个、落实新技术推广39项、培育科技示范户140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2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0人、培训农村各项实用技术5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