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首府的红色新名片——巴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综述

【来源: 掌上巴中 】【点击举报】

  巴中,川陕苏区首府,秦巴生态名城,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先烈用鲜血铸就了这片沃土的底色,使红色成为巴山儿女代代传承的最宝贵财富。

  正是春光明媚时,从山花烂漫的光雾之巅到碧波荡漾的巴河水乡,从牛羊满圈的偏远乡村到昼夜不眠的空港新城,从游人如织的红色景点到恢复烟火气的大街小巷……这片红色的土地,正徐徐拉开一幅美丽的大巴山居图。

  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是巴中以“市域之治”助推“中国之治”的生动写照。三年来,巴中立足地域特点,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创新传承川陕苏区治理经验,走出一条具有时代和地方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新路径,让红色治理为川陕苏区首府新增一张红色名片。

  传红色基因,举旗定向绘好“总蓝图”

  构筑社会治理的平安“金字塔”,政治引领就是塔尖上的那面旗帜。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如何切实发挥旗帜的方向性、决定性、全局性作用?如何将党的领导贯彻到市域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如何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

  巴中立足现实,从川陕苏区治理中寻找经验,从红色传承中寻找答案。

  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全国唯一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今年清明期间,上万人来此祭拜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成为每位王坪村民的神圣义务。

  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三村合并为新的王坪村。该村以红色文化为依托,优化设置了红旗、红星、红岗、红领4个党支部和9个党小组,努力开创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发展局面。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两万元,该村成为四川重点打造的首批30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之一。

  王坪村的变化是巴中市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中的一个缩影。纵观川陕苏区创建发展的全过程,党的领导是革命根据地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

  巴中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始终把政治引领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基本前提和重要方式,牢牢把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三年来,巴中高位推动,全域推进。将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写入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作为全市创建四张城市名片之一,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市委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双主任”的市县乡三级平安建设委员会和9个专项组的组织架构,构建起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镇(街道)上下贯通、强基固本的市域社会治理链条。

  举旗定向,在牢牢确保方向不偏差的前提下,巴中聚焦治理体制现代化,完善了政府负责体制,点燃试点工作“主引擎”;完善了群团助推体制,激活试点工作“驱动轮”;完善了社会协同体制,注入试点工作“新动能”;完善了公众参与体制,释放试点工作“新活力”……

  以政治为引领,“五大体制”整体统筹,巴中打造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便捷高效的社会治理综合体,绘好市域之治“总蓝图”。

  筑红色堡垒,五级治理密织“平安网”

  2022年8月29日,连续多个橙色高温预警天气后,一场暴雨突袭巴中。当天凌晨,通江县诺江镇千佛村网格信息员何竹英在工作群中发出了一条滑坡隐患预警信息。瞬时,一张覆盖市、县、镇、村、户的平安网络被激活,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了周边群众的转移。当天,通江县7000余名专、兼职网格员充分发挥“吹哨人”作用,全县累计撤离避险群众2292户5898人,实现零伤亡。

  这场暴雨洪灾,是对巴中市构筑的五级红色治理堡垒的成果检验,是对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网格治理水平的实战考验。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推进中,治理方式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治理的成色。川陕苏区时期,红军着手恢复、建立各级党组织,发展党员。在党的领导下,红军和川陕两地人民群众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改、妇女解放、婚姻改革等运动,新式社会治理现雏形。在新时期,巴中汲取“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宝贵经验,构筑五级红色治理堡垒,优化市域社会治理“五治融合”系统集成。

  将市域社会治理纳入“书记项目”,建强“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综合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红色治理堡垒。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机制,建立“党员双报到”、联系服务等制度,常态开展视察调研、基层协商、结对共建等活动;推动全市“两代表一委员”、13万党员下沉基层,让每一级党组织、每一名党员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三年来,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书记牵头领办“书记项目”391个,通过“抓书记”实现“书记抓”,实现了精准实施、提升质效。

  通过印发《关于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网格治理实施方案》,按照“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调配、信息统一采集、工作统一要求”原则,将党组织建立在网格上,优化配齐2730名专兼职网格员,科学制定涉及党的建设、社会保障、应急管理、交通安全、社会救助等20项网格服务事项,推动各类资源力量在网格整合汇聚,确保“一网全科”高效运行。

  行动是最有力的带动,示范是最鲜明的垂范。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的带动,让党组织深深植根于群众之中。一个个红色堡垒,让人民群众感到党时刻就在身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塑红色品牌,书写服务群众满意答卷

  群众路线永远是我党制胜的法宝。川陕苏区时期,根据地的创建、发展与党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依据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着眼群众根本利益,最大限度满足了群众的诉求,使群众的利益在发展中得到维护,是巴中从川陕苏区群众工作方法中得到的宝贵启示。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巴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聚焦区域特色,全市在持续推广“党支部+村民说事会”“矛盾纠纷众口调”“七+N”调解法等成熟经验基础上,培树了“民生诉求大起底”“法治跑团”等7个市域社会治理品牌。

  4月12日,难得的一场阵雨让巴城雾气升腾,在巴州区中坝社区德馨苑小区,社区“市民诉求”服务队正冒雨走访,“打捞”群众诉求,同时反馈以前诉求的办理情况。让队员们稍感“失望”的是,随着一个个诉求被有效解决,如今收集诉求像“大海捞针”。走访了大半天,收到一个周末商业活动扰民的反映。“捞”起这样一个小线索,队员们如获至宝一样记录下来。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巴州区将“群众诉求大起底”作为治区策略,组建“大起底”联席会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大起底”操作细则,在6个城区街道设立“市民诉求快处中心”和“老党员工作室”,按照小事村社办、难事乡镇担、大事区上管的方式,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深度“打捞”群众诉求,变被动防范为主动服务,将各类矛盾消解于未然,风险化解于无形。

  巴州区以群众诉求大起底为牵引的治理方式,给出巴州治理新方案,交出巴州治理新答卷。两年来共起底人民群众25657个诉求,总体化解率达98.1%。全区信访总量、网络舆情量逐年断崖式下降:2021年较2020年分别下降48%、62%;2022年较2020年分别下降57.5%、76.3%。

  2022年5月,“群众诉求大起底”工作经验全市推广。全市制定出台“大起底”实施方案,依托各级综治中心构建从诉求打捞到诉求化解全链条工作体系,分层分类妥善化解。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打捞诉求73732件,化解66920件,化解率90.8%。

  群众利益无小事,解决问题是关键。恩阳区结合群众和企业诉求,由政法单位、行政执法部门人员和社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学会会员组成的“法治跑团”,对市场主体、广大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法治代办、法治体检和矛盾纠纷化解等涉法帮办代办服务。整合区域内“法治跑团”“接诉即处”“背包警务”三大社会治理品牌,使群众诉求平均办理时限缩至1.3个工作日,群众满意率达99%。

  依法护航,让企业安心发展,围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巴中市构建“1+2+3+N”体系,全域推广“法治跑团”,为企业纾困解难。2022年底,企业违法违规、劳动纠纷等案件同比下降43%,服务事项办理时限缩短75%。

  一项项真心为民服务的举措,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架起了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

  凝红色力量,迸发治理强大动能

  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如何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高科技赋能社会治理?巴中一直在探索。

  近年来,巴中市依托“城市大脑”建设、雪亮工程等,将数字技术广泛深刻地嵌入社会治理、群众生活、警务服务等领域,为基层治理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巴中经开区福锦苑小区,83岁的王某秀正在惬意地享受春日暖阳。提及两个月前的经历,这名子女长年在外的独居老人连称“共产党好。”

  今年2月16日,辖区民警手机上接到一条预警信息:2月15日19时至2月16日20时,王某秀在小区内无活动轨迹。民警接收信息后迅速赶到,同物业和社区干部查看情况,发现老人生病卧床在家,随后将老人送至医院治疗。

  老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得益于巴中经开区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在全区打造“智慧平安小区”。在小区出入口、楼栋及单元内安装的人脸识别设备可实时监控和抓拍人员进出情况并进行比对分析,实现小区人口管理动态化、服务管理精准化、便民服务多元化等功能。

  像这样以“智”为本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在经开区已遍地开花,并成为经开区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法宝。三年来,经开区18个已建小区、11个在建小区已全面布局实施智慧平安小区建设,11个大型居民小区推广安装智慧小区系统,初步完成“智慧小区”暨“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推广。

  近年来,巴中市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把德治作为柔性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激活市域社会治理“一池春水”。

  如今,在南江县各乡村,群众定期用“道德银行”积分兑换礼品已成为常态。截至目前,全县在各乡村开展“道德银行”表扬活动5000余场次,共评出“星级文明户”60000余户,推荐评出“中国好人”1人、“四川好人”20人、“巴中好人”70余人、市级“道德模范”4名。带动涌现出“王大姐聊天室”“有事好商量”等一批接地气、通民情,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经验。

  ……

  砥砺深耕,履践致远。脚踩先烈碧血化泥的红土,我们义无反顾;眺望风景如画的巴山大地,我们责任在肩;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未有穷期。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