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与幸福。近年来,我市从贴心服务和救助兜底、关爱保护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和体制机制,呵护全市未成年人茁壮成长。
打造“一站式”热线、筑牢坚实根基、探索新模式
创新关爱未成年人载体
我市现有未成年人56.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0%以上。其中,农村留守儿童5.43万人、困境儿童5025人。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何才能更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市早有探索。
“我的小孩今年已经2岁了,请问还能领取儿童辅食营养包吗?”3月1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人员接到一位市民的电话咨询。“营养包主要为6-24月龄婴幼儿发放,超过年龄就不能领取了。”工作人员回答了市民的疑问。
去年,我市将原民政服务热线“12349”、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热线“12355”统一归并至“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提供业务咨询、救助帮扶、线索响应、政策宣传等服务,按照“统一平台、一号对外、集中受理(线上接单)、分类处置(线下派单)、统一协调、便捷高效”的原则,在全省率先搭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式”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综合平台。
市民政局副局长廖秀勇介绍,截至目前,热线已接受咨询5000余次,线下派单处理求助事项16件。
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创新手段,也有坚实的根基。目前,我市已设立儿童福利机构4个、独立未成年人保护机构1个、“示范儿童之家”45个、“童伴计划”项目点位148个,具备提供托育服务能力的机构79个,总托位数达到3070个。
3月3日,我市2022年拟实施自选的“10件民生实事”出炉,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位列其中。
“近年来,巴州区充分利用‘两项改革’闲置资产,依托乡镇社工站,已经在22个乡镇(街道)设置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其他县区也在抓紧建设。”廖秀勇介绍,“此外,我市还正在探索农村未成年人关爱力量新模式,去年开发乡村公益岗位309个,用于配置村级未成年人保护专员。”
救助兜底、权益维护
“保护网”中一个都不能少
3月3日,巴州区西城街道关工委、妇联联合草坝社区“爱心妈妈”志愿队带着礼物和祝福来到巴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爱心帮扶活动,这已经是相关部门和爱心妈妈们连续第五年来看望这群特殊的孩子。
“在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过程中,我市各地、各部门也多措并举,关爱保护困境儿童。”廖秀勇说。
关爱保护困境儿童,摸清底数是前提。去年,我市民政部门通过加强与公安、司法、残联等部门工作对接,依托大数据比对,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回头看”,聚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开展精细排查,全面摸排存在疑似“事实无人抚养”状态儿童。
“摸排行动中,我们联合了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30余个成员单位相关人员,各类社会组织200余家,慈善社工组织(社工站)30余个,摸排发现503名存在疑似‘事实无人抚养’状态儿童,经核验纳入保障130名。”廖秀勇告诉记者。
针对困境儿童,我市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2021年,我市为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3960万元,并为全部5025名困境儿童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30.02万元。
据介绍,从2021年12月起,我市还将城市、农村困境儿童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615元/人/月、415元/人/月,增幅分别为4.2%、6.4%。
保护屏障不仅面向未成年人的平时生活,也指向他们的合法权益。
前不久,一场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在巴州区白庙小学举行,巴州区检察院“心语姐姐”团队给孩子们普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知识,给孩子们送去开学“法治大礼包”。
不仅送法,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我市还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去年,全市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批捕80人、起诉1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