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老区振兴发展的精神高地——巴中市“十三五”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来源: 巴中日报 郑钧太】【点击举报】

  标注历史坐标的时间点,总让时代的精神底色熠熠生辉。

  “十三五”期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扣市委中心工作,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主旋律高扬、正能量强劲,奏响了最嘹亮的时代乐章,奋力开创了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提供了坚强的舆论保障。

  旗帜引领 聚力量谋发展

  旗帜关乎方向,旗帜关乎道路。

  政治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只有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更加坚定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顽强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率先垂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撰写文章、交流心得、上党课;五年间,市委中心组共开展集中学习60余场次,涉及“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多项内容;深入基层调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乡同步发展等内容,形成的理论成果被《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刊载10余篇。

  2019年12月2日,在南江县长赤镇青杠村,省委宣讲团成员、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万腾把大家关心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问题融入宣讲中,采用边讲边聊的互动方式,一下子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复杂深刻的理论以更接地气的内容和形式,传递到巴中的山山水水,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我市宣传系统充分利用“报、台、网、微、端、屏”等全媒体资源推送学习信息万余条,发送参考资料10万余册,理论学习由关键少数向绝大多数拓展,学习教育实现全覆盖,直接受众百万人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江新语》等书籍成为党员干部案头经典,10万人打卡“学习强国”,崇尚学习蔚然成风。

  五年间,全市宣传系统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全市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平稳有序、向上向好。

  文化惠民 润人心鼓斗志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目标指引新征程。2020年2月,在四川省政府召开的第42次常务会议上,我市通江县和平昌县被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革命老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的巴中,全域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大踏步迈向振兴发展新阶段。

  脱贫攻坚,重在脱物质之贫、补精神之钙。“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实施文化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利用巴中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深挖巧植地域特色文化元素,打造“一村一韵”文化品牌,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自强脱贫的内生动力。

  走进巴州区水宁寺镇新庙村,错落有致的青砖白瓦房掩映山间,宛如玉带的乡村道路延伸到每家每户,“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不仅是新庙村,恩阳区玉山镇旭光村、南江县下两镇江口村、通江县广纳镇铜钵山村、平昌县得胜镇天宫村……各类特色文化村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共有34个村成功入围。通过大力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全市各村庄相继配套建设了阅报栏、图书室、文化院坝、健身场所等文化设施,并通过送文化下乡等方式,陶冶群众情操,增强脱贫信心和文化自信,延续历史文脉,承载文化记忆,繁荣文化事业。

  巴中丰富的巴文化资源,为推动文化与旅游结合奠定了坚实基础。文旅融合发展,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建设成渝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成为巴中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四大目标定位之一。通过培育文旅结合富民工程,我市大力挖掘红色、绿色、古色为特征的巴文化特色资源,以“一县(区)一园区、一村一品牌”为发展思路,重点打造平昌乡村旅游节、通江银耳节、南江光雾山红叶节、巴州区正月十六登高节、恩阳区荷花节等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在巴中,游客不仅能领略到秀美风光,也能邂逅“诗与远方”。

  加强交流 彰显文化自信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李商隐夜宿巴山思念友人时,写下的诗句传颂至今。2020年10月14日,以“巴人巴风·相约巴中”为主题的第八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在恩阳区市民广场拉开帷幕。作为跨区域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第八届巴人文化艺术节邀请到泛巴区域的四川、重庆、陕西等6省市共29个市、州、区、县参加。可以说,巴人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泛巴区域最为重要的文化盛宴、文化品牌之一。

  自古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的巴中,拥有“川陕苏区首府、晏阳初故里、巴文化中心”三张文化名片。为进一步擦亮文化名片,提高“山水画廊·秀美巴中”知名度,我市推进文化强市战略,积极创造文艺精品力作、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动文化对外交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巴中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显著提升。

  巴文化文艺精品创作取得长足进步。“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推进“六个一”文艺精品打造工程,评选推出巴中十大原创金曲,推出巴中首部原创大型连环画《巴人巴风》。发挥全国曲艺之乡优势,支持鼓励本土创作,院线电影《山花绽放》获得贵州都匀电影电视节优秀奖,《哈哈响》《蜀道》等4部作品荣获“四川群星奖”,《就爱那片田》荣获省第四届群众广场舞一等奖,《滴灌》《追梦》荣获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翻山铰子》赴北京等地参加国庆游园活动文艺演出。

  “十三五”期间,巴文化研究著作呈现井喷之势,《巴文化简史》《巴中的前世今生》《巴文化普及读本》《大巴山考古文选》《人文巴中》等著作先后问世。充分挖掘巴文化优质历史资源,讲好巴文化故事,展示巴文化魅力,助推了巴文化的传承弘扬、推动了巴文化优秀价值的转化。其中,巴中历史文化学者彭从凯的著作《巴中茶叶史简述》,是目前全国研究四川东路茶历史及文化的重要学术成果,获得巴中市“2017年度精品工程奖”(社科类)。

  推进巴文化对外交流,我市亦迈出了铿锵步伐。2020年11月5日,作为全国三个专场展演之一,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新时代曲艺星火扶贫工程成果巡礼展演·四川巴中专场在北京铁路文工团二七剧院举行。展演上,极富巴中地域特色的翻山铰子、四川清音、四川扬琴等节目依次上演。轻盈曼妙的舞蹈、悠扬婉转的歌声,博得观众一致好评。

  铸魂育人 深耕文明沃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市通过评选、表彰、宣传“身边好人”,用平凡故事感动社会;通过“道德讲堂”等主题活动,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五年来,我市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其潜移默化成为市民共同遵守的公约和准则,并在巴中落地生根、入脑入心。

  榜样就是力量。为充分发挥先进的模范带头作用,我市广泛开展“双争”活动,推出全省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4人;健全先进典型定期评选、季度发布和奖励帮扶机制,张彦杰家庭被表彰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第三届巴中市道德模范10名、提名奖5名,产生中国好人2名、四川好人22名、巴中好人150余名;争创书香机关、书香人家、巴中悦读者,加快建设书香巴中;新创省级(最佳)文明单位9个,文明村镇5个,三县两区实现省级文明城市全覆盖……

  自2017年起,我市以“乡村道德银行”的推广为抓手,把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作为重要着力点,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2020年,巴中市首创推行的“乡村道德银行”模式,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采纳,在全国形成了可借鉴、推广、复制的“巴中经验”。

  同时,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组建志愿服务队伍256支,开展“文明登高”“爱心助考”等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次;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进校园,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坚持季度测评、排位公示、调度督查、限期整改,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五年间,城乡文明共建共享取得新进展。我市出台《深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实施素质提升、文化惠民、乡风培育、文明创建“四大行动”,统筹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社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新建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50个、乡村晏阳初讲堂10个;落实“四好”要求,深化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开展新乡贤、新型农民和最美巴山新居评选表彰,“建好巴山新居,构筑精神粮仓”模式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样本。

  一路向前,春日渐浓。走过极不平凡的“十三五”,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守正创新,汇聚奋进力量,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汇聚起老区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面向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在新的壮阔征程中,谱写新的壮丽篇章,让振兴发展有更强劲、更持久的力量,让奋进路上有更坚定、更一致的步伐。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