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入画来——巴中市“十三五”以来乡村振兴发展工作综述

【来源: 巴中日报 严波】【点击举报】

  田野,凝聚着丰收的热望;乡村,正走出铿锵的步伐。新居传来阵阵欢笑,房前屋后瓜果飘香,村村铺通条条坦途……这是一片红色的沃野,更是充满绿色的生机之地。“十三五”以来,巴中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大幅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在巴中1.23万平方公里的沃土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全面展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1 三产融合  乡村振兴动力足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做好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这篇大文章,就能催生新动力、实现新跨越,把乡村振兴“一盘棋”下活。

  平昌县土兴镇华山村曾经是出名的贫困村,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成为老百姓致富的“摇篮”。华山村的巨变,源于产业的发展,从“大产业、大旅游”的思路出发,整合资源要素,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景区集中,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康养度假产业。

  目前,华山村发展了蚕桑、水产、花椒等产业2200余亩,村集体采取资源利用、入股分红等方式拓展集体经济,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6万元。通过回引人才、吸引投资,村里建起企业3家、合作社6家,其中泉莲水产养殖专合社、民宿、蚕桑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稳定就近就业岗位150余个。

  特色产业托起了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梦,正在给农民打开一扇扇增收的新大门。

  “十三五”以来,全市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果丰硕,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1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全市茶叶、核桃、道地药材产业基地分别为87万亩、133万亩、70万亩,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277个,南江黄羊、青峪猪、巴山土鸡分别年出栏27.64万只、20.4万头、950万只;青花椒、芦笋、金银花、通江银耳基地分别达到35万亩、4万亩、14万亩、4万亩。全市503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国家级、省级追溯平台,“三品一标”产品累计达到302个,青峪猪连续7年获欧盟有机双认证,7个产品通过欧盟检测。

  “十三五”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6家;培育农民合作社756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7家、省级示范社202家;培育家庭农场3421家、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次。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巴山民宿、休闲农业、农耕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4个,建成南江黄羊体验店40家、青峪猪直营店50家。

  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市确权面积436.28万亩,颁发证书72.67万本,巴中市被列为全国5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市,巴州区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通江县被列入全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创新财政支农机制,破解脱贫攻坚投入难题”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实践案例集》。

  产业日益兴旺,乡村振兴底气更足。巴中一产接二连三、全链条式发展,推动产业业态由“单一农业”生产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有序发展巴山民宿、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特色产业已成我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2 生态宜居 民生答卷写满幸福感

  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留住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建设美丽家园,才能让农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眼下,正是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游客不断。“现在环境好了,来耍的人更多了,一年有10万元以上的收入。”在村里经营农家乐的村民孙克碧乐滋滋地说。谁能想到,以前的长滩村只是大山深处的一个闭塞村庄。

  长滩村以新村新貌为依托,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引进业主按四星级标准建成2家乡村旅游酒店、星级农家乐20家,连续举办大酥肉节和彩林节,成为国家4A级乡村旅游景区,2019实现旅游产值近2000万元。如今村民不仅能够获得土地流转费、劳务工资,还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上半年,恩阳区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下八庙镇万寿村村民王廷跃感慨:“如今再也看不见随处乱扔的垃圾、码放的杂物,再也闻不到河沟臭味。农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就像住在世外桃源。”

  “十三五”以来,巴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在全省前列,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233个、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2020年底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50%的行政村生活污水、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摘去“脏乱差”帽子,乡村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可忽视。

  “十三五”以来,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9.5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33%。

  一个个村庄变景区,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3 治理有效 文明之花开遍山乡

  乡村全面振兴,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让农民的精神面貌重新亮起来,以乡村文明公约成风化人。

  南江县关坝镇的小田村是我市率先实施“道德银行”的试验田,自2017年6月创新“乡村道德银行”制度以来,让道德有价、文明无价、德者有得,走出了一条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新路子。

  2018年初,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乡村(社区)道德银行,培育文明乡风的另一个系统性的大范围试点,而后向全市推广。市委书记罗增斌署名文章《让有德者有“得”》在《人民日报》刊载。恩阳区柳林镇罐子沟村、通江县民胜镇鹦鸽嘴村成功申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的“1+3+N”、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的“一强四治”、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的“一核多元共治”等乡村治理模式得到充分肯定。

  全市以“乡村道德银行”的推广为抓手,把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作为重要着力点,调动了村民参与积极性,推动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如今,乡村道德银行已成为我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今年5月28日,我市被中央政法委批复同意为四川省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地区,围绕“3365”试点总体思路,出台《巴中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2020-2022年)》《2020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安排》,全力提高基层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基层社会治理质量水平。

  “十三五”以来,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增强,基层治理服务效能明显提高,1216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占比达92.4%。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探索创新“四议四调四评”城乡基层治理工作法,得到多方点赞。

  “十三五”期间,我市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作用,农村社会风气明显转变,2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乡风文明水平明显提高,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5个、省级“四好村”317个;开展城乡基层治理“十大行动”,乡村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尊老爱幼、互敬互爱良好家风逐步形成。

  4 生活富裕 特色乡村诗意生活

  青瓦、白墙、木窗、飞檐,一座座巴山新居镶嵌在青山翠柏间,云雾缭绕,远远望去,犹如一幅山水画卷。这些村庄或小桥流水、古村旧宅,或青山叠翠、绿叶扶疏,美不胜收。

  “谁能想到还能住进这样的房子呢,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在通江县唱歌镇麻坝坪中心村,脱贫户金明云在新居前院坝里编背篼,身后,青瓦白墙、斗拱飞檐的巴山新居内生活设施应有尽有,十分方便。

  和金明云一样高兴的还有恩阳区下八庙镇钱库村村民张琼华。2015年,钱库村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张琼华主动报名参加。她家原有老房子300平方米,按照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办法,每平方米补偿110元至150元,加上院坝,她家总共得到4万多元的补偿款。集中居住区采取统规统建或者统规自建的方式,风貌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管网、道路、卫生、公共配套等费用都由增减挂钩项目打包支付。

  通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张琼华住上了楼房。宽敞明亮的客厅、舒适温馨的卧室,居住条件和经济条件大大改善,笑容不知不觉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村上还引进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业主,村民在园区内上班,每个月有2000余元的收入。

  “十三五”以来,我市按照“全域、全面、全程”原则,做到规划一张图、布局一盘棋、建设一体化,真正使村庄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乡村振兴正当时。在砥砺奋进中,一幅秀美活力的乡村新画卷愈加清晰。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