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硬作为” 绣好巴州“扶贫花”

【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何菊】【点击举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巴中市巴州区,是我省2017年脱贫摘帽任务最重的贫困县(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巴州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巴中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以“硬作为”绣好“扶贫花”,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关键词一:沉下去

  勇挑“第一重担” 凝聚最强“攻坚力”

  巴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余钱来到光辉镇白羊坝村,认真收集和认领挂联贫困户的“微心愿”;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总工会主席刘尧来到帮扶村,与帮扶户一起敲定村、户“脱贫施工详图”;区扶贫移民局局长周永红在三江镇明月寺村住下来,与村委干部一道研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策;在化成镇长滩河村新居建设现场,区驻村帮扶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施工工人组成近200人的强大攻坚队伍,全力加快新居建设……当下,在巴州区脱贫攻坚主战场,处处都有广大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处处都喷涌着强大的攻坚力量。

  “脱贫攻坚是天大的事,脱贫攻坚要使天大的力,脱贫攻坚要尽天大的责。”这是巴州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

  2016年,巴州区全区36个贫困村退出、14673人脱贫;今年,该区预脱贫村68个,是去年的近2倍,预脱贫人口33479人,是去年的2.3倍,脱贫任务可谓“压力山大”。

  “在全省2017年计划实现摘帽的16个贫困县(区)中,巴州区的任务最重,排第一。综合来看,巴州区今年脱贫攻坚任务是去年的3倍。”巴州区委书记张平阳说,为打好这一硬仗、挑好这“第一重担”,区委、区政府专门启动“万名党员干部挂包驻帮脱贫攻坚”行动,全区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区属国有企业的11249名党员干部职工,全部分解安排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开展挂包帮扶,“全方位、零盲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打硬仗须有硬举措。为确保“万名党员干部挂包驻帮脱贫攻坚”行动落到实处,工作重心向攻坚一线下沉,该区还就工作时间作了硬性规定:区级领导每周至少一次到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帮扶部门负责人每周至少一次到贫困村开展工作;机关事业挂包干部每周至少2天、每月不低于8天蹲点帮扶挂包贫困户;教师、医生每月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帮扶须5天以上;第一书记全天候在村里工作,每月不低于20天;农技员全年在村上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于60天。

  关键词二:下深水

  狠下“两种功夫” 倾情倾力“除穷根”

  产业是脱贫的支撑,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资金、不成规模、抗风险能力差——这是该区众多贫困村、贫困群众面对的共性问题。

  如何破题?

  在化成镇长滩河村,区纪委多名帮扶党员干部与村民联合进行攻坚探索,连续多次召开坝坝商议会,多次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村支招,多次调整方案,最终形成了全新的破题之“钥匙”:将政府打捆使用扶贫资金发展的水果种植业量化成5000股股份,每股价值500元,其中配给村集体404股,配给1214名村民人均1股,配给贫困户1214股,余下2168股对外出售。最后由大股东负责成立专业合作社,专营发展。

  看好这一全新模式,该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王成山当即出资100余万元买下余下的2168股,并成立伊甸园假日果业合作社,全村人信心满满地搞起了真正的市场化产业。

  “产业搞起来了,就是好!大家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有务工收入、产业分红。”该村建卡贫困户杨秀忠告诉记者,加上养的鸡、羊,今年他家脱贫不成问题。

  攻坚破题无处不在。在枣林镇牌坊梁村3社,53岁的建卡贫困户任淑华一直想建个小型猪场,但由于缺少资金,加之短期内无偿还能力,一直没找到启动资金。为圆任淑华的梦,挂帮干部李茜连续展开了一个月的“激战”——多次前往银行协调沟通,自愿做担保人,成功贷款5万元;将任淑华带到养殖大户的养殖场,现场观摩学习;请来畜牧专家作技术指导等。目前,任淑华的猪场已修建成功。看着自家猪场里饲养的近20头大猪小猪,任淑华满心喜悦,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下脱贫有希望了。”

  “硬仗要有硬作为。”巴州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波说,脱贫攻坚越到最后,难度系数越大。为了拿下这一硬仗,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拿出硬举措,坚持“虚功”实做、“实功”善做,奋力攻坚拔“穷根”。

  在“虚功”方面,该区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做好三大工作:一是宣传好政策,把每项政策向所挂包农户一条一条地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二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开展“干群一家亲、脱贫心连心”活动,增进党群干群“鱼水之情”;三是抓好教育引导,组织群众开展“自力更生建家园、脱贫攻坚靠自身”的自主性教育、脱贫光荣的自尊教育和感恩奋进教育等,推动群众形成良好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

  在“实功”方面,该区广大党员干部围绕“一村一案”“一户一策”,抓实三大工作:一是全力促进“两不愁”,即吃不愁、穿不愁;二是全力促进“三保障”,即保障安全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三是全力促进产业就业增收,帮助农户培育增收致富产业,实现每个贫困户都有家庭经营项目;四是全力促进新风养成。

  关键词三:强引领

  坚持“示范带动” 激活最强“原动力”

  近来,现年59岁的李国成特别忙,一方面要为多路前来学习养猪的贫困村群众代表作讲解,另一方面要常去新签约养殖生猪贫困户家中作免费技术指导。虽然很忙很累,但李国成总是干劲十足。李国成告诉记者,是党委、政府带他远离了贫困,他将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努力帮扶更多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李国成,曾是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的一个普通贫困农民党员。近年来,在巴州区委、区政府关心支持下,在区扶贫移民局、区农业局等单位帮扶下,创办起了生猪养殖场,年出栏育肥猪900—1000头。而今在李国成的示范带领下,龙台村已有近20户贫困群众搞起了生猪养殖。

  “不仅猪苗、猪饲料可先赊账,还有购销一条龙服务,这猪儿养的就是轻松。”村民李家忠坦言,李国成的示范带动,让大家对今年脱贫信心十足。

  据介绍,近年来,巴州区通过深抓“党建+扶贫”工程,培育出了众多像李国成一样的党员致富能人、领头雁。如今他们正成为巴州区脱贫攻坚的先锋队、主力军,科学示范、引领着众多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路。

  “在创新攻坚中,全区坚持充分发挥这些党员致富能人、领头雁的典范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可谓充分激活了广大贫困群众最强脱贫‘原动力’。”巴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总工会主席刘尧说。

  在探索典范带动同时,巴州区曾口镇已脱贫的寿星村、秧田沟村也展开了生动实践——联合椿树村成立东溪河党委,对口带动椿树村脱贫。“有寿星村、秧田沟村的引领、帮扶,今年全村一定能脱贫。”椿树村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个个落细的举措,一个个攻坚的身影,一个个铿锵的行动,正凝聚成巴州最强的脱贫攻坚动力,绘就巴州最美的春天画卷!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