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上放学需要接送、家里需要送餐送货、上门健康义诊、家里缺生活用品……在巴州区西城街道草坝社区,这些服务居民不用付费,只需通过积分便可兑换。据了解,自去年9月该社区启动“城市文明银行”试点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已有61人达到积分兑换资格并兑换奖品。
去年以来,巴州区在城区试点建设“城市文明银行”,这些举措不仅有力推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同时培树了文明新风,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居民文明素养。
积分奖惩居民行为
文明有了量化标准
6月14日,在巴城滨河南路中段草坝社区委员会,洗衣液、蚊香、抽纸……各类生活物品整齐地排列在展柜上,达到兑换条件的居民纷纷来到“城市文明银行”,兑换心仪物资。
“我们秉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互助、奉献、尚善、有爱’的理念,将商企、街道、社区、志愿者有机结合。积分不但可以兑换物品,还能兑换各种社会服务。”草坝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凤娟介绍,社区制定了积分物资兑换表,奖品小到一个环保购物袋,大到旅游资助和助老、扶幼、助残等上门服务,都可通过积分兑换。
想要“城市文明银行”的“存款”更多,兑现看得见的实惠,就必须身体力行做些好事才行。在草坝社区,居民可通过孝老爱亲、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助人为乐等行为获取积分,如拾金不昧记3分,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一次记3分。相反,一些行为也会减少积分,如乱搭乱建、打架斗殴、闯红灯、不参加社区会议或组织的公益性活动等。“扣分还挺重的,如破坏公共设施扣10分,闯红灯一次扣10分。”草坝社区副主任韩小梅说,在实际操作中,鼓励居民自行向社区报告其好人好事事迹,或由邻居、网格员、执法力量下沉人员等多方力量提供信息,最终由网格员和社区干部审核确认登记在册。
“接下来,我们准备联系辖区的名小吃、理发店、超市等商家参与其中,增加可兑换物,让大家的文明行为通过积分兑换方式得到更多实惠。”王凤娟介绍,社区希望通过创新工作举措、整合社会资源,最大可能鼓励居民参与到“城市文明银行”活动中,最终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居民自治管理模式。
筹集物资扩大参与度
让“有德者有所得”
城市社区和乡村相比,人口流动大,人员构成复杂,加之社区经费少、筹措奖励物资困难,如何让“城市文明银行”发挥实效,草坝社区的工作人员花了不少心思。
“我们不可能像农村那样一个喇叭便能让所有人收到消息。”王凤娟说,为让所有人知晓并参与进来,草坝社区积极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发动居民参与。线上通过微信、QQ等和社区1570户人进行联系,动员社区各类办公联络群广泛宣传;线下通过社区内小区业委会、物管、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宣传,积极发动居民。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
目前,巴城城区多个社区已启动“城市文明银行”试点工作,是否能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评比及奖品发放公开公正至关重要。为此,巴州区在试点建设“城市文明银行”时,区文明办和多个试点的街道、社区,受南江县西厢村多种方法筹措奖励物资启发,整合专项资金、挂包单位帮扶资金,同时鼓励爱心企业和个人捐赠及社会募捐,打通了试点工作资金、物资筹措的瓶颈,增添了社区务实推进的信心。同时,还组成了由群众代表和被服务对象代表参加的评比委员会,对积分进行评定。通过这些准备工作,让“有德者有所得”,不仅让正能量在社区不断扩散,对于“城市文明建设”也是一个良性促进。
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张凤琼介绍,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在城区试点建设“城市文明银行”,在乡镇试点建设“乡村道德银行”,并将其作为提升居民精神文明素养的重要平台,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居民文明素养,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思想基础,激发内生动力,培树农村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