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州区以扩权强镇试点为依托,以健全服务机制为支撑,以创新基层治理为抓手,加快构筑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乡镇政府服务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以扩权强镇试点为依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规范机构设置。根据乡镇辖区服务人口数量,按照不低于300平方米标准完善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建设,集中受理便民服务事项。同时,统筹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在清江、化成等扩权强镇试点乡镇推行“五办三中心”“大部门制”改革工作,进一步强化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扩大服务管理权限。遵循权力下放、权责一致的原则,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区级以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行使的行政强制行政处罚措施以及行政许可事项外,对直接面向人民群众、量大面广、由乡镇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乡镇政府,重点扩大乡镇政府在农村经营管理、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管理权限。三是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在贫困乡镇建立线上线下互动的信息化综合服务点,推动医疗、教育、就业、救助、养老、社会保险等政策落地落实。以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为支撑,采取“乡镇前台综合受理,区乡(镇)后台分类办理,乡镇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流程,逐步实现基层服务网点与网上服务平台无缝对接。扩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办理的数量和种类,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
二、以健全服务机制为支撑,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一是统筹管理机制。坚持对区、乡编制分层级、分类别管理,实行专编专用,探索实行社保、民政、卫计、农技等部门乡镇管理为主的管理机制,确保乡镇拥有更多的人权、财权、事权。对工作人员缺编、空编较多的乡镇,坚持在编制员额内及时补充人员。同时,严格把握乡镇人员借调程序,明确规定各乡镇借调人数控制在实际在编人员的5%以下,在乡镇工作未满2年的一律不得抽调、借调。二是强化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配齐镇党委领导班子,促进领导班子结构更加合理、思想更加解放、驾驭全局能力更强。加强村(社区)班子建设,围绕打造政治素质强、服务意识强、群众威信高的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目标,通过“两推一选”方式,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向乡镇流动的政策支持体系,选派区级部门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挂职,加大“第一书记”选派力度,推进乡镇之间,乡镇与区级部门之间的交流。三是创新管理制度。推行乡镇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立健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村制度、乡镇领导班子工作补位制度、首问责任制等日常管理制度,改进和规范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行为,提高政府服务群众质量。
三、以创新基层治理为抓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均等化。把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广泛推行“1+7”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为书台村、宏福村等20多个农村社区统一建设了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广泛推行扁平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初步实现了城乡社区服务均等化。二是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构建和谐新农村。探索建立治理新结构,打破村组界限,按就近、就邻、产业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建立“一村多社区多村一社区”的农村新型社区。以“巴山新居”为治理单元,打破区域界限、行业领域、建立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在化成镇长滩河村、水宁寺镇龙台村等探索成立党委或联合党支部。按农业产业园、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社会组织等行业领域成立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收集民情民意、调节矛盾纠纷等N个功能,实现“一个党员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三是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充实治理新元素。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契机,加快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力度,发展志愿者队伍,引导城市社会组织向农村社区延伸服务。积极引导村民共同制定完善自治章程及公约、参与农村“两新”组织、红白理事会、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形成依法立约、以约治理、民主管理的良好格局。引导业委会参与从新村立项、选址、招标、施工到建成后的卫生管理、水电费收取、车辆停放等村级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