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在就业扶贫实践中,以“服务产业、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主线,巧用国家和地方双线政策、资金支撑,率先突破贫困劳动力政策界定“红线”,让就业扶贫政策“红利”惠及所有贫困家庭,为全区产业发展、贫困家庭稳定增收,实现脱贫摘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双线”数据捞底,夯实就业扶贫基础。开展就业扶贫基础数据调查。按照“一库五名单”工作标准,以“一单清”为要求,逐村逐户拉网式摸底排查,完成全区4.6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建成全区就业扶贫基础数据库,并实时动态更新数据。开展就业扶贫数据延伸调查。以扶贫管理系统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信息为基础,延伸开展“超劳动年龄”贫困人口就业情况调查,全面摸清了3.5万余名超“劳动年龄”贫困人口情况,核实“超劳动年龄”且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2.6万余人。“两线”数据实现“捞底清”,为精准培训、精准推荐就业、精准输出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双线”政策并“一”,抓牢就业扶贫培训。突破“红线”,按需培训。将60岁以上且有培训意愿和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就业扶贫培训对象,近两年累计完成贫困人口就业扶贫培训5.3万余人次,其中“超劳动年龄”2.9万余人次,实现了有培训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扶贫培训全覆盖,就业扶贫政策社会效益倍增。精心组织,高效推进。以“不漏一户”、实现“一户一人一技”为总目标,“贫困村培训专班到村,非贫困村培训集中到镇,培训需求明确到项,培训补贴直接到人”为总要求,组织8家培训机构,围绕就业技能、就业意识、创新政策、劳动维权、农村电商等内容,采取分期分片、集中培训等方式,2017年以来,全区就业扶贫培训开班1089期,培训5万余人次,实现了就业扶贫“覆盖贫困村100%,覆盖贫困户100%”。强化监管,突出实效。严格资格审核、坚持跟班管理、补贴复核等制度,确保了培训补贴资金真正发到参训人员手中,培训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三、“双线”资金合力,破解政策“红线”难题。采取“双线支撑”办法,突破就业扶贫培训资金政策“红线”。专项资金线支持。对于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贫困家庭人口就业培训、转移就业等项目,以中央、省就业专项资金补贴。地方资金线支持。对于越线超龄贫困家庭人口就业培训等就业扶贫补贴所需资金使用地方资金。近两年来,区本级财政累计安排就业扶贫资金604万元。“双线支持”办法既突破了政策瓶颈,又保障了资金使用合规安全,有力促进了全区就业扶贫高速度、高质量、全覆盖推进。
四、“红线”上赢“红利”,“四个提升”成效显。有力提升了贫困人口整体劳动技能水平。“电工班”“厨师班”“农艺班”等各种形式的就业技能扶贫专项班全面到乡(镇)进村,确保了“一户一人一技”目标的全面实现。有力提升了贫困家庭人口转移就业水平。以提升技能、开发公益性岗位、“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为途径,促进贫困人口由传统的“苦力型”“短工型”就业向“技能型”“稳定型”就业模式转变,安置因病、缺智、自身发展力不足等特殊贫困家庭劳动力,与56个在外劳务基地的劳务协作,推动实现贫困家庭人口转移就业年均收益总量达17.5亿以上。有力提升了返乡创业和农村产业项目发展能力。坚持推进产业与就业深度融合,依托贫困村新兴农业合作社、驻村企业,大力推行“企业+基地+贫困户”就业扶贫模式,全区农村产业企业累计吸纳带动82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有力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在两次国家考核评估、三次省级考核评估中,就业扶贫工作实现“零问题反馈”,知晓度、认可度、满意度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