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进优 三个字读懂2018年巴中经济成绩单

【来源: 巴中日报【点击举报】

  稳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

  进

  新增市场主体21386户 新增注册资本金321.8亿元

  优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1月28日,我市召开2018年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经省统计局初步核算审定,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45.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居市州第12位。

  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庆分析,去年我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全年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稳”首先体现在增速稳。去年全年GDP增长8.0%,是自2017年第4季度以来连续5个季度增长8%以上,实现了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好于年初预期目标。“另外,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2.9%,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8.5%,全口径税收增长8.9%,这三个指标也有力佐证了经济的平稳增长。”陈庆说。

  “稳”体现在就业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64万人,比上年增长5.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约119.2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稳”还体现在物价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其中,粮食价格下降1.7%,猪肉价格下降10.9%,鲜菜价格上涨2.4%。全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累计同比下降2.2%。

  进

  我市认真落实中央6个方面和省20条政策措施,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经济活力凸显是去年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1386户,新增注册资本金321.8亿元,比上年增长6.5%。陈庆解释,“意味着每天新增58.6个市场主体,每天新增注册资本金8816万元。”

  去年,我市组建市交投集团、市文旅集团,设立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举办第一届秦巴山区绿色农林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二十七届西部商品交易会,搭建开放合作大平台;成立巴商总会,加强与浙江丽水、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的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经济发展动能不断转换,全年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55个、到位资金551亿。

  组建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新建市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6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6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全年签订技术合同36份,技术合同交易额1.28亿元,比上年增长50.2%。全年申请专利1502件,比上年增长23.3%。全年专利授权600件,增长51.1%。

  “山水、洞天、红色、人文、康养”旅游招牌持续擦亮,全年接待游客2936.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8.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7%和18.4%,文旅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17%,全域旅游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1-12月,我市外贸进出口额5.27亿元,同比增长98.8%。其中,进口完成0.81亿元,同比增长62.9倍;出口完成4.46亿元,同比增长68.9%。

  

  去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5:48.8:35.7调整为15.2:49.0:35.8。一产业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占比分别提高0.2、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比30.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4.7%,拉动GDP提高2.8个百分点。“结构持续优化,得益于我市深入实施‘六大突破’,全面强化‘六个推进’,着力在四大特色农业、四大新型工业、四大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攻坚突破。”陈庆说。

  “优”还体现在经济发展质效不断提升,老百姓满意度更高。

  从百姓的“钱袋子”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6元,增长8.9%,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1个和0.8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2元,增长9.6%,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0.8个和0.6个百分点,居市州第5位。

  从企业的“钱袋子”来看,1-11月,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55.4亿元,从企业的“钱袋子”来看,1-11月,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55.4亿元,同比增长14.4%,利润总额26.7亿元,增长39.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2.0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9.8个百分点,居市州第6位。

  贫困程度加快纾解,7.46万贫困人口脱贫、168个贫困村退出,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07%。基础瓶颈加快破解,巴中恩阳机场完成试飞,巴陕高速全线通车,汉巴南铁路、苍巴高速等前期工作快速推进。陈庆表示,“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从侧面反映出我市经济发展的‘量’‘质’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与“优”相对应的还有“忧”,陈庆说,当前我市面临着宏观环境多变、高质量转型发展压力、投资后劲不足、产业支撑不足等发展问题。2019年,我市将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培育,努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面推进改革创新,继续扩大开放合作,统筹城乡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