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药库”变“黄金产业”!看巴州区如何点“草”成金

【来源: 无线巴中 】【点击举报】

  秦巴无闲草,遍地皆灵药。

  巴中生态环境优良,素有“秦巴山区天然药库”和“四川盆地北缘山区重要生物基因库”等美誉,是道地药材主产区。

  全市拥有野生动植物2400余种,野生药材资源蕴藏量达8万吨,枳壳、杜仲、川明参、天麻等近100个优势品种核心成分高于药典标准,是“中国三木药材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银耳之乡”。

  如何让漫山草木化作“黄金叶”,将资源优势锻造成发展胜势?巴中以“融圈建链”的智慧破局,通过“筑基固本、外引内育、跨界融合”三大战略,串珠成链构建“种—研—产—销”全产业链生态圈,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资源禀赋

  为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提供“沃土”

  7月30日一早,巴州区光辉镇白羊坝村村民李淑华早早来到巴州区光辉镇中药材产业园,和其他村民一道,对今年刚刚栽种的白芨、石菖蒲、川麦冬等药材进行管护。

巴州区光辉镇白羊坝村村民在光辉镇中药材产业园里管护中药材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适宜的气候条件,白羊坝村积极开展道地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推进中药材粮经复合和林下中药材种植,实现中药材量质齐升。

  “这个园区我们栽种了川麦冬80亩、白芨80亩、石菖蒲80亩,三年后即可收获,届时产值可达到3000万元。”巴中疏美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熊亚军说。

  无独有偶,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通过发展枳壳产业,拓宽了当地老百姓的增收之路。近年来,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巴中所产的枳壳核心成分含量均高于药典标准。同时,巴中积极实施品种培育工程,选育枳壳为全市中药材优势大品种,出台《枳壳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巴中市枳壳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工作方案》,建成枳壳良种繁育基地560亩、年培育枳壳种苗超50万株,高标准种植枳壳7万余亩。还建成以枳壳为主的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把枳壳纳入全省首批中药材GAP示范建设重点品种,枳壳单品种全链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位于巴州区大和乡朱垭村的枳壳现代农业园。夏雨摄

  与此同时,实施标准提升工程。制定枳壳、杜仲、黄精、金银花、川明参等主导品种的良种繁育、种植、管护、采收、运输等系列技术标准规则,开展枳壳、黄精、杜仲等巴中道地优势中药材“352”体系建设。

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的中药材产业园

  截至目前,全市种植中药材面积70多万亩,建成中药材良种良繁基地6个,“南江黄羊·金银花”国家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巴州区枳壳、通江县杜仲省级现代中药材产业园区2个,市级现代中药材产业园区14个。目前,枳壳、金银花、青钱柳等7个万亩级品种撑起“秦巴药库”脊梁。

  此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已全面铺开,培育6家市级重点药企、12个专业合作社,1200名药农通过技能培训转型“技术工”,中药材种植正迈向规模化、现代化。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7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