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三农”工作怎么干?3月31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印发的《2025年“三农”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明确提出,今年我市将重点围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高区建设、实施现代农业产业融圈建链、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等6个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清单》提出,今年全市粮食播面、总产量将分别达到515.4万亩、199.1万吨,油料播面稳定在166.8万亩以上,标准化种植商品蔬菜1.2万亩以上,生猪出栏量达到327万头。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巴中广袤田野上,拖拉机、旋耕机、农用无人机等现代化机械大显身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清单》也提出,今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6个百分点以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过去一年,我市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脱贫群众增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实施夯基强本行动,持续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22.7万脱贫人口转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7万个,安排衔接资金定向用于支持脱贫户、监测对象发展庭院经济,全市无一户漏测失帮。
今年,我市将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回引返乡入乡创业2000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农高区建设
日前,《巴中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规划(2025—2027年)》出台,明确提出将巴中农高区打造成“秦巴地区生态高效农牧业示范区”。
《清单》提出,我市今年将积极推进农高区建设,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培育新增涉农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科技型企业22家以上;开展科技指导、人才培训等涉农科技服务200场(次)以上;升规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不少于5家;新培育农民合作社125家以上;新培育入库家庭农场2400家以上;新认定(晋升)2-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实施现代农业产业融圈建链
去年底印发的《巴中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推进方案》明确提出,以创新布局农高区为引领,按照“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思路,积极培育生物育种赛道,大力发展特色食用菌赛道,推动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建圈强链、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到2027年,全市现代农业总产值将达到440亿元、特色种养业综合产值达到283亿元。
根据《清单》,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融圈建链。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提升农业招商引资质效,编制储备招商引资项目20个,招商引资签约企业20家以上;新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100个以上;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新增认证(登记)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以上,以及新打造“天府粮仓”精品品牌1个;加快发展高端肉制品产业;推进特色食用菌(通江银耳)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生物育种产业,加强资源保护创新与产业化开发利用等。
加快和美乡村建设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旨在打造既适宜居住又适合产业发展的乡村环境。
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今年,我市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1个、样板村6个、补短村92个;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力争农村规模化供水率提升到74%以上;持续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稳定在90%、85%、92%以上。
《清单》还提出,今年将确保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保持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2%以上;推进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完成6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75%以上的行政村(含涉农社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等。
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后劲活力的重要举措。
《清单》提出,我市今年将深化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按照要求组织申报拓展试验任务;统筹推进国省改革试点;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培育“千县千社”示范基层社1个,培育“三社”合作发展村10个;总结提炼农村改革经验、改革案例5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