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引领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2021年,巴州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277万元,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是7564万元,是2021年的近六倍。特别是2024年,巴州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23年的4990余万元基础上增长了2500余万元。因发展村集体经济成效显著,在年初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巴州区还进行了发言。
从1000多万元到7000多万元的突破性增长,巴州区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有何“妙招”?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发展村集体经济“妙招”
让低效闲置资产“活起来”
●公益事业使用一批
●集体运营盘活一批
●招商引资开发一批
创新盘活办法
●国有资产管理权限能下放的全部下放
●建强乡镇(街道)经济发展办,村村配备发展员
●引育“新农人”、职业经理人
●对资产资源盘活效果好的乡镇(街道)进行奖励
●将盘活资产资源成效作为评选好书记的重要依据
摸清底数
锁定农村资源 资产估值68亿元
近日,在巴州区大罗镇文昌社区四川森全鞋业有限公司生产线上,40余名工人正加紧鞋面生产。很难想象,眼前一派繁忙景象的鞋厂在去年10月前,还是一所闲置校园,现在完全实现了从“沉睡资产”到“增收活水”的华丽转变。
四川森全鞋业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鞋面
2024年夏天,原大罗中学与大罗小学合并后,留下一处占地3347平方米的校产闲置。大罗镇积极外出招商,最终引进四川森全鞋业有限公司。经过重新规划布局,原学校食堂、20间学生宿舍及操场约900平方米的区域被改建为鞋厂。公司6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3000万元,带动周边上百名群众就近就业。
据了解,为盘活闲置资产,大罗镇分村组成立资产摸排工作队,通过“发布公告、实地摸排、查阅史料”等方式全覆盖摸底排查,分类建立村级在用资产和闲置资产登记台账。同时,采取“便民服务提升、公益事业改建、集体经济使用、市场运营开发”等模式,唤醒“沉睡价值”、盘活闲置资产、释放经济效益。
扩大到整个巴州区,为了摸清家底,巴州区对农村集体资产、财政投入形成的扶贫资产、“两项改革”后的闲置资产,采取自主查、账务核、图斑比、上云搜等方式,全覆盖开展农村资产资源资金“三项清理”,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全区共核实锁定农村土地资源1.9万宗189.3万亩、资产8700宗527万平方米,估值68亿元。”巴州区农经站党支部书记陈刚介绍,将所有资源资产纳入全国监管平台,统一编制“身份证”,实行可视化动态管理。把集体资产作为巡察重点,开展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和穿透式审计,每年集中公开“放榜”,有效防止资产跑冒漏滴。
数据还显示,巴州区按照“应锁尽锁、全面盘活”要求,锁定镇村闲置资产327宗15.35万平方米。锚定“资产变资本、闲置变利用”目标,成熟一个、盘活一个,目前已盘活158宗7.17万平方米,盘活进度48%,实现增收228.34万元。
盘活利用
共企业112家 收入达7564万元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巴州区枣林镇漩滩村有一块面积30余亩的垒土坝子,巴陕高速公路建设中用来堆放弃土。高速公路建成后,曾一度租赁给砂石场业主,但如何高效使用该坝子困扰着漩滩村。漩滩村党支部书记何跃介绍,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中,村集体通过走访、充分听取民意,决定收回该坝子,并积极争取政策及资金,自主建设“卡友之家”以发展村集体经济。
“从去年到今年,共争取配套资金100余万元,‘卡友之家’的洗车场、充电站、修车区、超市等都在稳步建设推进中。目前,已签订入驻合同金额20多万元。”何跃介绍,建成后预计年收入300万元、盈利30余万元,带动本村村民及周边群众50人就业。
激活农村闲置资源焕发新光彩。巴州区先后出台《巴州区盘活镇村闲置公有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巴州区镇村闲置公有资产划转(移交)方案》等文件,按照先易后难、有产权优先、有效益优先的顺序,分类制订方案,让低效闲置资产“活起来”,让村集体经济组织“有钱办事”。
公益事业使用一批。对具备办公条件的,按需调剂给乡镇(街道)用于业务用房;对可以用作公共服务的,就近就地满足群众需求,改造成日间照料、文化场所、产业服务等设施。目前,已调剂使用126宗2.87万平方米,相当于节省财政支出1.5个亿元。
集体运营盘活一批。全面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领办创办市场主体56家,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发展、与市场主体合作发展,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资产参股等方式,盘活农村集体土地65万亩、林木545.8万立方米、塘库4181口、低效产业92处等。2024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564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838万元,相比2021年的482.5万元实现了突破性增长。
招商引资开发一批。对粮站、仓库、校舍、医院等闲置国有资产,制定招商目录,引入企业兴办加工基地、巾帼工坊、农村超市、乡村民宿等实业。2021年以来,共招引企业112家,建设工业小镇、文旅强镇、农贸大镇5个,带动就业4600余人。
巴州区还创新制定闲置国有资产划转方案、盘活办法,将区级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权限能下放的全部下放,将所有权下放乡镇、经营权移交村(社区),或者移交强村公司营运增值,推动资产高效盘活。建强乡镇(街道)经济发展办,村村配备发展员,每年选任一批35岁左右的村支书,引育“新农人”1813人、职业经理人52名,形成引领农村资产资源盘活的人才雁阵。对资产资源盘活效果好的乡镇(街道),每年按10万元、8万元、5万元三个等次进行奖励,把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成效作为评选好书记、定向招录事业人员的重要依据。
共享发展公积公益金
福利费占25%左右 成员分配占40%左右
壮大集体经济不仅可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都意义重大。
《巴州区盘活镇村闲置公有资产管理办法(试行)》也明确提出,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提质增效”总体原则,探索“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对财政投入建设形成的镇村公有资产,可以依法委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持有、管护和经营,收益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就集体经济如何分配,巴州区早在2021年就出台了指导意见,即村集体经济收入按“提取公积公益金、福利费、管理费,投资者分配、成员分配和其他分配的顺序分配”。其中,公积公益金和福利费的占比25%左右,成员分配占比40%左右。
爱媛丰收销路好(曾口镇椿树村)
曾口镇椿树村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8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100万元。对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最终用途,村党总支书记冯太平早就心中有数:“今年为4户村民修了入户路,总长800余米,村上补贴10余万元,鼓励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赠送蔬菜苗用了3万元。”
冯太平还介绍,村上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是开支的大头:土地进出平衡开荒50亩用了27万元;因灾害天气导致30多公里村道滑坡、水毁等造成的安全隐患排查、清理和整治花了7万元;塘库堰整治花了5万多元。
与将集体收益用作再投入生产相比,现金分红更让村民直观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
宕梁街道中坝社区2024年度集体经济收益分红现场
去年12月20日,宕梁街道中坝社区召开2024年度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大会,这也是中坝社区第一次村集体经济分红,分红采用“现金+实物(村办企业产品)”的方式,共分红集体经济收益5.97万元,实现了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
如今,巴州区正持续在资源整合、激活人才上全面发力,进一步拓宽视野,选育充实一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人才,力争2025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实现更大突破,让老百姓都过上共同富裕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