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大和乡:种植+加工 助力本土畜牧业发展

【来源: 巴中日报【点击举报】

  近年来,我市巴山肉牛产业发展迅速。作为现代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造新时代高水平“天府粮仓”,全市启动了“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推动饲草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发展,实现以草替粮、以草换肉,以饲草振兴推动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巴州区大和乡朱垭村的牧草加工厂,一阵酸甜的味道扑鼻而来。工人正在用铲子将已经粉碎好的青储饲料送入裹包机内,经过压缩、加密等工序后打包,随后被规整地摆放在厂棚处。

  “这股酸甜的味道是牧草发酵的味道,收割打包好的牧草饲料会发酵7到15天,目的是产生菌种,方便肉牛消化吸收。”大和乡牧草加工厂负责人刘文虎介绍,牧草成熟时节不同,其季度加工量就不同,预计今年青储饲料可达2万吨。

  如此大的产量,自然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据了解,大和乡牧草加工厂已购入青储收割机、三缸液压机、青储裹包机等农机设备,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生产出不同干湿度的青储饲料。

  再好的机器也离不开人的操作,加工厂雇佣了30多名本地村民务工,让当地村民实现了不出远门就能就业。“最近是牧草收割期,活路比较多,一个月可以收入3000元左右。”村民陈天兵说。

  随后,记者跟随刘文虎来到牧草种植基地,看到已有一部分牧草被收割完毕,一旁青储收割机在不停地工作,将新鲜的大象牧草进行收割、粉碎。

  “现在种植1亩牧草的成本比较高,但到了第二年,因为有了种子和经验,种植成本会大幅下降。”刘文虎告诉记者,当前加工厂的主要原材料是从当地农户处回收的秸秆,还有自己种植的大象草。“一年可以回收2000吨秸秆。自己种了1000多亩,主要分布在朱垭村、东溪村、界牌村,每年收割两次,一年可以收获2万吨。”

  据了解,大和乡牧草加工厂于今年正式投产,占地面积10亩,厂房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大和乡牧草加工厂的投用,不仅增加了秸秆的回收利用,实现变废为宝,还促进了当地老百姓就业,补全了巴中肉牛产业链的一环。“我打算明年采购烘干机、制粒机,丰富加工产品。同时,扩建厂棚,实现更多青储饲料和农机设备的存放。”刘文虎说。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