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绽芳华

——巴中30年城市建设综述

【来源: 巴中日报【点击举报】

  过去三十年,对巴中城市建设来说,变化天翻地覆。

  建地之初,城旧、路窄、楼低,人们为生计而忙碌;今天,城美、路畅、楼高,人们为品质生活而追求。

  数据的对比,让城市蝶变更有说服力:中心城区从1993年建地之初的7平方公里,到2013年的20余平方公里,再到如今的64.5平方公里,面积增长8倍多。南江、通江、平昌三县城市建设也不断奋力推进,全力打造市域副中心城市。

  斗转星移之间,巴中从昔日的偏远山区逐渐蝶变为有颜值、有品位的繁华城市,“四宜四有”现代化新城的形象不断深入人心。

  1 全域推进 一城三区三副组团发展

  纵览巴中三十年来的城市建设变迁,其实就是一部不断奋进的历史。

  1993年10月,巴中地区宣布成立。也就在当年,中心城区启动编制《巴中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决定建设江北新区,完善江北新区详细规划,江北新区破土动工。

  巴中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就此拉开。

  “当时老城区地势狭窄,于是地委、行署决定建设江北新区,开辟一个城市建设的新战场。”自地区成立之初就在地区建委工作的住建系统老职工李玉飞回忆。

  江北新区是巴中地区成立后的首个大型城建项目。“建设者们白天现场勘测、晚上突击设计,用时64天完成江北新区的规划测设。之后,江北管委会又组织万人上阵,快速推进‘三通一平’,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李玉飞说。

  从1994年4月江北的第一幢楼房正式奠基开工,到1998年打通江北干道7.2公里,建成新区小街8.4公里,改造新建住房102万平方米,初步完成“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迈大步”的阶段性奋斗目标,这也奠定了巴城未来发展的格局。

  三十年来,这样的突破在不断上演。2011年4月,巴中经济开发区扩区东移至兴文片区;2013年1月,恩阳区成立,实现由镇到城的华丽转变。巴州、兴文、恩阳三地从此连成一片,组团发展。

  向东,巴中经开区不断增强引力。曾经只有2万多人的小镇如今已发展成为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突破10万的现代化新城。

  往西,恩阳区努力补位发展。依托城市山水文脉,恩阳区推出“十园六院”规划,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29平方公里,“营城聚人”战略成效初显。

  “如今,巴城的城市轮廓越变越大,也越来越大气磅礴。中心城区‘一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格局不仅拉大了主城区城市框架,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也使得巴城更具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李玉飞表示。

  除了中心城区,县城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在建地之初,巴中就确立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通江、南江、平昌三县县城为重点的“三线一环”城镇带发展战略,促进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建立地区后不久,平昌就启动汉王庙新区建设,城区照明、绿化系统得到进一步改善,并被评为“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通江开辟了工业新区;南江成功开发春场坝新区,三县县城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市城市发展规划更新,但目标不变、标准不降。2021年,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我市提出坚持“三生相融”理念,按照“一城三区三副六廊多组团”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在持续提升市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同时,加快南江、通江、平昌三个市域副中心的城市功能品质打造。

  如今,三县县城建设不断“突围”。南江围绕“建设山水生态旅游城市”目标,积极打造红塔新区;通江以“三区同建”为抓手,规划建设高明新区;平昌按照“再造一座新城”目标,全力打造金宝新区……三县城市“骨架”不断撑开,城市形象不断更新。

  2 提升品质 塑造宜居宜业靓丽城市

  10月3日,国庆长假期间,市民陈宏达回到巴中与家人共度中秋国庆“双节”。

  在巴人广场,他带着女儿玩套圈、打气球,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么多年过去了,广场还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热闹。”陈宏达告诉记者。

  城市因提质而增靓。

  建地三十年来,历届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巴人广场就是我市大力建设品质之城的生动实践之一。“建区伊始,当时地委、行署就预留了修建广场的土地,勾画了巴人广场的美好蓝图。2000年撤地建市后,市委、市政府就决心把蓝图变为现实。”李玉飞说。

  2001年3月,巴人广场正式破土动工。经过42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最终建成了包括主广场、附广场、观景台、登高楼、步行街在内共3.8万平方米的城市中心广场,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如今,更是巴中的核心商圈。

  三十年来,我市城市“颜值”不断刷新、品质不断提升。据统计,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各类城市广场公园24个,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54平方米。此外,巴河河道生态修复、津桥湖建设工程、望王山运动公园……一件件影响巴中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的民生工程落地完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城市“内涵”显著提升。

  在提升城市品质上,我市还重点打造特色商业街、步行街,祠堂街、容邦万达广场、巴中万达广场等地成为市民休闲购物好去处,并吸引众多店家入驻,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汇聚了人气,激活了市场潜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巴中城还很小,没有几条像样的街道,赶场的百姓背着背篼,把一条条街道挤得水泄不通,鸡鸭的叫声夹杂着商贩的吆喝声,环境脏乱又嘈杂。”市民李成才回忆说,“现在变化真的太大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打造品质城市,我市各县城也在积极行动,多点开花建设。

  如今,平昌县城已经做活做旺春光苑步行街、同昌里美食街、金平广场等大商圈,以商气聚人气,县城活力十足;南江县大力实施“小县优城”提升行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先后建成红塔公园、城市公园、养生潭湿地公园等,助力南江构建生态家园;通江县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力度,全力打造高明湖生态公园、谭家河湿地公园、璧山森林公园等生态景观,提升了城市品位……

  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1年,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我市再次提出,要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抓好基础配套完善和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公园城市,塑造“城园相融”的城市大美形态,实现自然山水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协调融合。巴中经开区整治河道,打造河道生态景观,提升城市品质。

  3 惠及民生 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城因人而兴,人因城而荣。城市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更关系民生福祉。

  近日,走进盘兴物流园棚户区改造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工人正在加工制作主体结构的钢筋。

  “棚户区改造项目可用于安置的房屋有402套。目前,已完成3、4、5、6号楼建设,基本达到入住条件;商业部分1、2、7、8号楼正在做内外装饰装修。”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

  城市框架的不断延伸,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转变为“新市民”,建设成果惠及到了更多人群。

  2014年11月24日,我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巴城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集中对巴城危旧房棚户区进行改造。如今,我市已累计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19.09万套,60多万群众“出棚进楼”;建设(筹集)公共租赁住房18231套,每年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00户左右。

  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也让众多“老居民”的生活更有质感。

  9月29日下午,在雨后的阳光下,南江集州街道大堂坝社区老检察院小区里,三五老人围坐在一起闲聊,一旁的孩子们尽情奔跑嬉戏,爽朗的欢笑声回荡在小区上空。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28年。原来下水道容易堵,堵了后粪涨到院坝里到处都是。现在经过老旧小区改造,下水道不堵了,外墙变得洁白干净,小区停车位规划合理,消防设施随处可见,我们住着很舒心、很满意。”小区居民刘兰英说,“正是城市的发展为我们老百姓圆了宜居梦。”

  据统计,截至去年,我市共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47个,涉及房屋5942栋,惠及居民13.3万户,助力城市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根据工作目标,到“十四五”末,我市将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方面。

  以备受市民关注的市政道路建设为例:2012年以来,中心城区先后建成绕城环线、晏阳初大道、江南二环路、回风北路、南龛大道、巴恩大道、秦巴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达到8.33公里/平方公里;2013年—2017年,平昌县城与金宝新区之间架起了安家坝大桥、星光大桥、黄滩坝大桥、金宝大桥4座大桥;近年来,通江县壁州大道、环城南路、东方广场大桥等也相继建成通车,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三十年奋斗、三十年巨变,城市建设没有终点。未来,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标建设“四宜四有”新城目标,坚定不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让广大市民在精致城市建设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