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拆大建到旧房改造,城市更新由粗放转向细致,那些如同“针灸式”的微改造,能够让人们更快速地享受到城市更新带来的成果。
近年来,我市通过依托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功能整合、品质提升、活力再现,精细化推进城市改造提质行动,通过一系列“微改造”“微实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建公园
转角即公园 入眼皆美景
“现在这边房子拆了用来修建广场,我们平时可以过来散步、打太极拳锻炼身体,真的很不错!”9月7日一大早到晏阳初大桥城市广场晨练的市民陆大军竖起大拇指笑道。
晏阳初大桥城市广场是巴城城市功能提升工程项目重点之一,总占地1700平方米,于今年4月建成并正式向市民开放。
城市发展要以人为本。晏阳初大桥城市广场正是我市在城市建设、发展中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去年年底,我市启动晏阳初大桥(原东门大桥)南岸连接通道建设工程,将大桥南岸桥头连接通道由原来的双向3车道拓宽至双向5车道。
“拓宽连接通道只是这项工程的一期计划。”巴州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规划编制股负责人刘威介绍,“由于周边居民较多,二期工程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实际需求,设置了多功能的场地空间和足够的休憩场所。”
原本影响城市交通的梗阻地,因此成为集城市交通枢纽、市民休闲健身、城市形象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经过打造,广场陆续建造培植花坛、铺装地面,栽植黄桷树、桂花树等景观树400多株,安放海棠、牵牛花等花卉5000多盆,安装景观灯30多盏,打造文化墙1处,也让周边市民有了休闲好去处。
城市角落变公园,提升了市民的幸福度。傍晚时分,附近社区的居民纷纷来到公园散步休闲,和孩子谈学习上的事,听老人唠叨些家务,与邻居、熟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在巴城,这样的华丽转身不止这一处。在江南二环路边,又一个新建的城市公园正慢慢形成,它就是山湖公园。
近日,记者在巴城山湖公园建设现场看到,工人正在对升降电梯进行施工。“目前,安装升降电梯的电梯井已浇筑完工,其他设施正在加快建设。”现场施工人员介绍。
山湖公园项目位于巴城江南二环路,东侧为西龛山公园,西侧为津桥湖公园。“山湖公园是一个山地公园,由于地势陡峭,在江南福地和英伦庄园之间的公园入口处,规划了一部升降电梯,供市民登山使用。市民可以通过电梯欣赏到回风片区的城市风光。”施工方负责人介绍,园内将建设植物园、百花园以及儿童活动广场、西龛山生态公园等多个功能区。
山湖公园建成后,将与津桥湖公园融为一体,不仅可以方便市民登山健身、休闲娱乐,还将完善津桥湖片区市政综合景观系统,成为巴城又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城市文明,基础先行。“好的城市改造不一定意味着高投入,而是真正被人所需、为人服务。”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在城市微改造过程中,重点突出绿色建设,目前共建成(改造)公园绿地38个,绿地面积达1889.59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66平方米。
修生态
绿水青山绕 城市更宜居
生态修复后的巴河健康步道
“前几天太热了,歇了几天。今天稍微松和了点,来河边跑两步,把欠账补上。”9月8日,市民曾江和趁着气温下降,来到巴河边的健康步道跑了几圈。
曾江和是一名健身爱好者,沿着巴河跑步是他最喜欢的运动之一。他也成为巴河颜值不断“刷新”过程中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10多年前,巴河经历过一次专项治理,有了今天河道景观和基础设施的雏形。”曾江和说,”就是从那时起,我就喜欢来河边跑步了。”
曾江和口中的专项治理始于2011年,当年5月,巴河专项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启动。“项目主要对沿河两岸730公顷范围内的河道、堤防、道路、绿化、桥梁、灯光、建筑风貌进行了整体打造。同时,疏浚平整拓宽河道水面5.6万平方米,绿维柔性生态护坡及景观节点打造12万平方米,堤岸柳树栽植10万株。”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称,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治理,2013年底,一条全新的巴河呈现在市民面前。
“通过一、二期治理,不仅解决了巴河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难题,还极大提升了巴城的城市形象,市民的幸福指数显著增强。”该负责人说,此次巴河专项治理规模和力度空前。
10年后的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巴河再次换新颜。
今年5月,巴河大佛寺至李家湾闸坝段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5.1亿元。“主要开展巴河水污染防治及巴河两侧约30公里生态修复,形成环巴河亲水健康步道体系,串联张家河、曹家沟生态修复工程,以达到改善巴河生态环境、提升巴河形象的目的。”项目建设方中铁十一局相关负责人说,比如在佛江路段,将对河岸边的空地进行绿化景观打造,与已建成的河道景观融为一体。
曾江和最关心的绿道系统也包含在此次生态修复工程中。绿道将以巴河城区段为景观中心轴,联动城市重要景观资源和城市重要公共服务片区,如望王山步道、南龛山步道、津桥湖公园步道等景区步道,形成一个“立体”的三级游览慢行体系,贯通巴河水脉,全面提升滨水城市生活体验。
具体来说,分别是第一级城市绿道(慢行+骑行+公共交通),总长约24公里,其中骑行道长度约15公里;第二级滨水马道(观光+步行),总长约25.03公里;第三级亲水碧道(亲水+步行),结合四处亲水节点打造,长度约3.6公里。项目预计于2023年10月全面建成。
“现在大佛寺至廊桥这一段健康步道已经完工,我也可以跑得更远了。像这样的城市更新改造才是改到了老百姓的心窝里!”曾江和说,“看着巴河一天天变美,巴城一天天变靓,生活是越来越安逸了!”
改市场
城市烟火气 满满幸福感
新鲜的蔬菜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活鱼鲜虾等水产品在玻璃水柜里活蹦乱跳,蔬菜区、瓜果区、水产区划分合理……9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巴州区江北街道的状元桥农贸市场,这里干净整洁、焕然一新的市场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经过3个多月的改造,状元桥农贸市场于近日重新开张。改造后的市场敞亮干净、分类清晰,“烟火气”与“高颜值”兼具,购物体验感提升。
“想买哪些东西,抬眼望去一目了然。”“市场变得好干净,来买东西舒服多了,地板也不会湿漉漉的。”“市场面貌变化很大,但是商户没变,这种感觉我很喜欢。”……记者对市场内多位购物者进行了采访,他们表示,原来的市场秩序混乱、卫生脏差、购物标识不够明显。而如今,这些问题已然不复存在。
“改造之后感觉整个市场都‘高大上’了。”张化民家住离市场不远处的崇凯小区,近十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来市场买菜,“这几年来,市场也修整过几次,这次直接翻新重建,变化太大了。看着市场变得越来越好,我买菜的心情都变好了。”
其实,状元桥市场提升的不仅只是外在的颜值。“我们对市场的公共卫生间、线路及照明、雨水排水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同时,还对交易区卖台重新布局,让摊位布局变得更加合理。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可容纳203个商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无序经营的流动摊贩,一直是影响市场周边环境的“顽疾”。为此,改造后的市场增加了更多的摊位,积极引导商贩进入市场经营,并计划根据商贩实际需求,设置疏导点等。
“升级后”的农贸市场,不仅改善了顾客的购物体验,也提升了市场经营户的满意度。刘秀雯是状元桥农贸市场改造后首批入驻的商户之一,她一边忙着整理鸡蛋,一边告诉记者,她在之前的第一农贸市场卖各类蔬菜食品将近30年了,市场周边居民多,生意也挺好,但之前市场有点脏乱差,现在改造后非常舒心。
“在路边经营要面对密集的车流和道路的扬尘等,既危险又闹心。进入市场经营后,有了固定的摊位,回头客也多了。”刘秀雯开心地说。
小市场,大民生。状元桥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只是第一步,据介绍,接下来,我市还将持续推动其他专业农贸市场提质升级,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实现巴城“颜值”“内涵”双提升。同时,在社区环境提升上多下功夫,协调解决市场规划和停车等问题,为市民提供一个舒心、安心、称心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