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聚焦巴州丨以“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让群众称心

【来源: 四川日报 】【点击举报】

  以“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让群众称心

  ——巴中市巴州区有的放矢做好民生“答卷”

  前不久,巴中市巴州区晏阳初大桥南岸连接通道正式通车,建成双向五车道和市民休闲广场,全面打通巴城多年来的“堵点”,一举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群众期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是巴州区委对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百姓的事,要有时时放不下的心。”巴州区委表示,要坚定贯彻“人民至上”的理念,以“慢不得更等不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的放矢、攻坚克难,扎实做好每一件民生实事,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晏阳初大桥广场(旧)

  晏阳初大桥广场(新)

  变被动为主动,1万多条群众诉求得到有效解决

  为民办实事,就要真诚聆听群众呼声,摸准摸实群众诉求,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巴州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市民诉求大起底”为突破口,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发动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打捞各类有效诉求12878条。针对这些民生诉求,巴州区以区委主导、纪委主推、信访主抓、街道主办的方式,一年来化解问题12838个,化解率达99.6%。

  “几十年来,我们做梦都没想到,家门口还能有这么好的广场。”家住巴州区西城街道盐业小区的王玲掩不住内心的喜悦。

  广场舞的音乐声、象棋的错落声、孩童们的嬉闹声……南池艺术广场,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2021年12月29日,巴城第一个文化广场——巴中南池艺术广场惊艳亮相,成百上千的群众前来拍照“打卡”。

  主题雕塑、眺望台、旱喷广场、巴文化艺术馆……谁曾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拥堵脏乱的商贸市场。南池市场建成使用20余年,周边违章搭建严重,交通秩序混乱,安全隐患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在“市民诉求大起底”过程中显得十分突出,巴州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全面拆除违章建筑,啃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实现“零上访、零赔付、零舆情”。

  在“市民诉求大起底”过程中,巴州区成功拆除3.5万平方米违章建筑,办理产权证10521本,坑坑洼洼的清江场镇道路、8个以街代市的临时市场等困扰群众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今年以来,巴州区纵深推进“诉求大起底”工作,从城市延伸到各乡镇(街道)、村(社),目前已打捞民生诉求8522条,建立台账、逐个销号,以不胜不休的决心,解难事、办实事。

  “颜值”与“温度”双提升,百姓宜居笑颜开

  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巴州区与很多地方一样,在拆迁安置、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遗留问题,不仅制约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严重影响着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绝不杀鸡取卵”“绝不急功近利”……“壁垒”该如何破除?巴州区刨病根、堵源头,坚定减存量、遏增量,标本兼治,全力解决“城市病”。

  “现在终于拿到了房子,孩子回家有个落脚之处了。”在巴州区安置还房集中交付现场,家住东城街道太子社区的居民邓琴接到钥匙后迫不及待地打开自己的新房,与女儿进行微信视频聊天。

  城市安置还房欠账多、“两费”兑付压力大,这是压在巴州区身上的一个沉重包袱。“卸掉包袱,轻装上阵”,巴州区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启动8个安置还房项目建设,并投入资金3.1亿元实行货币安置,2021年累计还房32.9万平方米、安置2509套,每年为财政节省过渡安置费5000万元。

  “今年,我们还将启动建设还房项目9个,计划还房50万平方米。”巴州区民生办主任李智介绍道。

  “问题楼盘”一直是困扰群众多年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巴州区将化解“问题楼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采取“领导领办、专班推进”的方式,一年来盘活柳津国际、万唐时代等烂尾楼盘11万平方米,一大批楼盘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完善排污设施、墙体美化、路面硬化,在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的巴城棉麻小区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井然有序地开展作业。据介绍,今年巴州区将改造老旧小区45个,分4个批次实施,预计12月底全面完工。

  5月18日,巴中市首个历史文化博物馆——巴州区历史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魁星阁休闲广场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边,莲花山运动公园、山湖公园等城市休闲项目建设也正在加快推进。

  这些只是巴城城市功能提升的一个缩影。为破解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的难题,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巴州区围绕建设“四宜四有”(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有颜值、有品位、有温度、有活力)现代化新城,实施“三路三广场多节点”建设,进一步畅通城市交通,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动城市“颜值”与“温度”双提升。

  据了解,巴州区今年将完成南坝滨河路建设,打通江南二环路断头路,贯通城市中轴线,同时在原丝厂规划建设“城市会客厅”,让广大市民过去的老回忆变成城市的新记忆。

  兴产业促增收,群众乐业幸福来

  “钱袋子”是否鼓起来,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巴州区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驱动,助推群众增收致富,按照“优农业、强工业、活商贸、兴文旅”的发展思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挖姜黄工钱是按斤计算,每斤0.5元,挖得多得的多,一天下来有百余元收入,加上土地流转费用,一年在园区的收入将近万元。”大和乡朱垭村村民张明洪说。他说的园区就是巴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覆盖清江、大和、水宁、曾口4个乡镇32个村,2021年跨级晋升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完全建成后将辐射带动农户2万余户,年人均增收5300元以上。

  在农业方面,巴州区突出道地药材、绿色果蔬、优质粮油、生态养殖四大立区产业,一年来,新栽植中药材1.9万亩,发展有机果蔬5200亩,种植茶叶5100亩,出栏生猪54万头。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狠抓撂荒地整治,新建高标准农田3.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万亩。

  在工业方面,巴州区抢抓“双碳”战略机遇,积极发展绿色工业,全力建设巴州工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循环经济企业孵化园等产业园区,签约工业企业38家,年产值实现10亿元以上。

  在商贸方面,巴州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围绕构建“两个物流中心、六大商圈、八条商业街区”,先后建成王府井、津桥湖等城市商圈,打造草坝街、祠堂街等商业街区,义巴国际商品城建成运营,加快建设盘兴智慧物流园、川东北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巴城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二期)等。

  在文旅方面,巴州区立足“城市休闲和城郊文旅康养示范区”发展定位,围绕“一山一水两环线”,建设北部山区康养旅游度假区、中东部药旅融合体验区、南部丘陵生态农业休闲区,建成4A级景区3个,带动周边农户吃上“旅游饭”,实现人均年增收1500余元。

  从治标到治本,保常态建长效

  “为政贵有恒”,为民服务要立足常态实现长效化,巴州区坚持从源头、根本入手,把“当下治”与“长久立”结合起来,以制度、机制建设为保障,创新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现在的自来水用起来很方便,很卫生。”宕梁街道杨坝社区居民曾可现和村民在市民诉求快处中心集中反映了自来水管路线过长、经常停水漏水的问题后,仅一个月时间就得到了彻底解决。

  建立诉求化解长效机制,出台《巴中市巴州区2022年深化市民诉求“大起底”成果运用实施方案》,在区设立群众诉求综合服务中心,在乡镇(街道)设立群众(市民)诉求快处中心,村(社区)群众诉求服务站三级工作机构,整合综治、司法、信访等社会治理资源力量,完善分类化解、会商决策、蹲点服务等六大机制,群众反映诉求更加便捷,问题化解更加及时高效。

  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出台《巴州区防止返贫致贫帮扶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防返贫救助基金3000万元,制定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等31个衔接配套政策,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建立市容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坚持区级领导挂联、责任部门包保、辖区包干的原则,统筹城管、环卫、市场监管、交警等力量开展综合整治,推动执法力量下沉,确保市容环境整治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基层治理长效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实行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1+3+N”治理模式,推动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建立营商环境优化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巴州区政务服务“好差评”实施办法(试行)》,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监督执纪作用,深入开展商企廉情大走访、涉企服务大督导、干部作风大整治三大专项行动,全力整治企业诉求问题化解乏力、职能部门履责不力、干部职工作风不实等问题,以监督执纪问责“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巴州区“放心不下”的是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是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生动诠释了巴州区真挚的为民初心,彰显了浓浓的人民情怀,点点滴滴,温暖着万千灯火。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