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交通拥堵、休闲场所紧缺、生活环境不宜居等问题一直是阻碍城市发展的“顽疾”,不仅影响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为更好解决这些“城市病”,巴州区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以疏解城市功能为着力点,推动城市提档升级、补齐民生短板,全力建设“四宜四有”现代化新城,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巴城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更加幸福。
建广场 群众娱乐休闲有了新去处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1月19日下午,站在巴中南池艺术广场入口,宽敞明亮,附近商铺早早挂上了春联灯笼,广场舞的音乐声、象棋的错落声、孩童的嬉戏声,行人难掩兴奋喜悦,热闹喜庆尽收眼底,年味十足。
“拥挤嘈杂了十几年,以前站在阳台上看到的是狭窄凌乱,现在好了,一眼望去,绿树鲜花、灯光音乐喷泉、艺术馆……”家住广场对面的居民何雨直言,批发市场改建成艺术广场后,日常不用开车出城就有了好去处,老人小孩下楼就能锻炼身体、娱乐休闲,既便利又安全。
从拥乱不堪、违建遍布的批发市场到12000余平方米的全新休闲时尚艺术广场华丽转身,南池艺术广场自12月底精彩亮相以来,刷“爆”了巴城儿女的朋友圈。
据了解,南池艺术广场由原南池市场改建,南池市场运营于90年代初,地处老城区中心地段,市场商户外延违章搭建,公共区域脏乱差,随着城市发展,周围住户安全隐患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
“不盖楼、建广场”,巴州区做出这一重大决定。为疏解城市功能,满足周边群众休闲娱乐需要,去年4月,巴州区结合市民诉求“大起底”,对原南池市场3000余平的违章建筑进行了全面拆除,并斥资6000万元建设南池艺术广场。
建成后南池艺术广场尽显城市底蕴,有主题雕塑、旱喷广场,巴文化艺术馆等亮点工程,再次成为巴城打卡新地标。增设了应急避难点、公交车站台、共享单车停放点等公共设施,满足了至少3000米的辐射要求,20余万名江南老城区市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据了解,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巴州区投入资金7亿多元实施总面积为3万平方米的江南“三广场”建设。除已建成的南池艺术广场外,奎星楼广场、东门大桥南岸广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建成后将全面彻底解决老城区无广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满足市民生活生产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和公共活动空间。
去堵点 打通群众回城难的块垒
1月14日,伴随着压路机碾压的轰鸣声,晏阳初大桥(原东门大桥)南岸连接通道路基水稳层顺利铺设完成。“前期强弱电管网、雨水管网铺设回填和路基碾压等控制性工程已全部完成。”道路建设方巴中汇鑫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晏阳初大桥(原东门大桥)南岸连接通道何时通车?巴城老百姓翘首以盼。
“每天逛路都来这边看看建设进度,很想看一下不堵车的南坝是个啥样子。”家住附近的李光明和家人饱受堵车困扰,南岸连接通道何时通车是他最关注的事情。
南岸连接通道是晏阳初大桥的“咽喉”。晏阳初大桥是连接城市东翼的重要通道,是经开区工作生活市民回巴城的主要道路,2015年通车以来,缩短了巴城中坝、黄家沟、雍景湾、南坝等地行驶路程,但因多栋居民楼房“堵”在桥尾,桥头进城2条道路狭窄,交通压力无力缓解。“经常半个小时出不去,堵得心发慌……”巴城老百姓和出租车司机一谈到晏阳初大桥的交通拥堵问题直摇头。
为打通这一交通堵点,巴州区狠下决心重新规划、迅速行动。2021年11月,与85户征收居民签订协议完成拆迁,拆迁旧房建筑总面积12720平方米,随后对南岸连接线进行拓宽改造工程。
“南岸连接通道预计春节前通车。”为保证市民过一个舒心年,施工现场平均每天都有40余名作业人员、10余台机械轮班施工,24小时连续作业方式加快推进道路建设。南岸连接通道完工后,将由现在的双向3车道变为双向5车道,同时设置两个非机动车道,两个人行道,共计宽32.5米。
同时,为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缓解交通压力,巴州区正在抓紧推进“三路”建设,即建设江南三环路、江北郊游路、南坝滨河路,进一步织密交通网络,畅通城市交通。
改小区 里外升级奏响幸福交响曲
暖阳高照,彩云满天。临近过年,巴州区黎明小区格外热闹,这份热闹是小区改造后大家共同的话题。“现在环境好了,心情舒畅了,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期待。”54岁的李荣华带着3岁孙女晒着太阳,老头子在一旁下着象棋,画面惬意美好。像黎明小区这样建造于30多年前的老小区不胜枚举。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未实施前,房屋外墙破旧、道路破损、污水蔓延、飞线横飞,没有像样的停车场、绿化区和健身区等配套设施,小区各类矛盾层出不穷。
近年来,巴州区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攻克老旧小区中存在的种种“顽疾”,墙体美化、路面硬化、完善排污设施、增设安保设施等应改尽改。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155个老旧小区改造和30条背街小巷整治,改造26个街区人行道,增设停车泊位1.6万个,惠及巴城居民10余万人,好评如潮。
“路通心更畅”是观音井巷300多户居民半年来最真切的感受。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观音井巷居民最大的苦恼是“停车难”。为了解决这一群众焦点问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观音井社区党委,创新探索全市首批“潮汐停车位”,按标准施划100个停车位,在晚上6点30分到次日早上8点规定时间内采取免费停车。自4月份实行以来,7点过后的观音井巷新施划的100个停车位已无空位。
“以前停车靠运气,一圈又一圈,经常一小时都还没到家。”家住巷子口的杨女士直言,现在夜间停车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便利多了,下班时间正好赶上免费停车,节约了时间和成本,“生命”通道顺畅了,心里更有安全感。
如何巩固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成效,巴州区坚持改造与整治、建设与管理相结合,聚焦“共享、宜居、智慧”,创新睦邻党建工作模式,推行业主自治和楼栋长制度,鼓励居民共同参与管理与维护社区,扎实做好了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
搬市场 市民“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早上8点,东城街道南坝综合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大家忙着置办年货,商家和顾客忙得不亦乐乎,搬迁不到半年,农贸市场生机勃勃。“远点没事,我喜欢来这买菜,干净卫生,吃起来放心。”50岁的王东梅对市场搬迁很是认可。
经营蔬菜摊子的李东也表示,自从搬到了新农贸市场,不用到处换位置流动摆摊,下雨天、大热天也不怕,摊位水电齐全,环境整洁,租金合理,也有了当“小老板”的感觉。
东城街道辖区内原有3个违规自建的临时农贸市场。多年来,人多车多摊子多,经常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脏乱差影响城市面貌,秩序混乱,噪杂扰民,交通堵塞严重,安全隐患突出,居住在附近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搬迁拆除愿望强烈。
为彻底解决东城临时农贸市场问题,巴州区投入50余万元,规范打造了南坝综合农贸市场和东城市场,设置固定摊位662个,占地面积超1万平方米。9月,3个临时农贸市场相继被有序搬迁拆除。
除了菜市场搬迁,巴州区还对部分大型菜市场进行改造升级。
“一定要把七星农贸市场改造成为全区农贸市场升级的样板,为推进其它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提供借鉴。”巴州区主要领导在座谈会上果断决策。七星农贸市场作为巴城后河片区10多万市民的生活购物中心,同样存在基础设施滞后、摊位摆放凌乱、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它的改造升级备受关注。
随后,短短3个月,7300多平方米,200多个摊位,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市场摊档分类明晰、过道干净清爽、场内灯光明亮,七星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后“颜值”与“品质”并存。“环境整治干净了,来买菜就像在逛超市,选择多,生活舒适多了。”来此购物的居民纷纷点赞。
据悉,自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巴州区对桂花街、后坝街等8个临时市场进行整体搬迁规范,累计拆除各类摊点摊位1783个,实现了“零赔偿零上访零舆情”。同时,升级改造七星、城西、南坝等7个专业农贸市场,影响群众生活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巴城首个艺术广场建成、155个老旧小区改造、1.6万个停车位增设、8个临时市场搬迁……”一组组数据、一件件民生实事不仅是一份城市功能疏解提升的成绩单,更是巴州区委区政府为民实干担当的体现,也是对“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最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