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四区共建” 建设清爽奋进幸福巴州

——写在巴州区委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之际

【来源: 巴中日报 王飞 谭靖凡 马紫婷】【点击举报】

  这是一块历史悠久的土地。

  三国张飞厉兵夜宿巴州,唐太子李贤攻书书台山,诗圣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墨客王勃游历柳津渡。巴州古属梁州,春秋时为巴子国,自东汉置县、北魏设州,实行县制1900多年,巴州拥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美誉。

  这是一方红色革命的热土。

  巴中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和首脑机关所在地,巴中红色文化彪炳史册,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446位共和国开国将帅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

  这是一块绿水青山的宝地。

  这里四季青山绿水,常年蓝天白云,雨后云雾缭绕,终日鸟语花香。巴州素有“川东北天然氧吧”“秦巴山区天然药库”之美誉,米仓古道穿越3000年时光,四龛佑城、八山环绕,霓虹旋转着月华,吟唱出一曲时代发展的绿色之歌。

  这就是巴州,一个内涵丰富、活力无限的地方。

  时代交汇,继往开来,砥砺奋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巴州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川陕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川东北城郊文旅康养示范区、全市绿色工业发展示范区“四区共建”步伐,重点改革蹄疾步稳、城乡面貌深刻变化,民生福祉卓有成效,努力实现“清爽巴州、奋进巴州、幸福巴州”奋斗目标。

  涉险滩破藩篱 昂首振兴发展

  以敢为人先的魄力,飞跃巴山阻隔迈向前

  行走巴州,变化随处可见。城市街道整洁,发展活力更强了。政务服务优化,百姓办事更快了。项目落地发展,招商引资更多了。  

       地处大巴山南麓的巴州区,是南方的北方,是北方的南方,巍巍米仓山成为北部天然屏障,阻滞着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侵的同时,也阻碍着巴州与外界联系。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些令人振奋的“可喜变化”,源于巴州区振兴发展的魄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毅力。

  面对千山阻挠,巴州区委清醒认识到:只有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同频共振,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资源集聚吸附能力,才能畅通内外循环功能、增强发展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大巴山深处,一条公路将山顶一分为二,一边是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另一边是通江县杨柏镇沙泥坪村。同时面临发展困境,一直各自为阵、“单打独斗”。封闭成为阻碍两个村发展的桎梏。

  联合党委成为打开发展桎梏的金钥匙。巴州区与通江县组建跨区县的沙迴坪联合党委,由大和乡党委副书记担任联合党委书记,两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联合党委副书记,一条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基层治理的新路子由此破题,跨界“联姻”也因此实现了“1+1>2”的功效。

  面对千山阻隔、发展短板,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巴州区频频出招一系列创新动作。

  创造性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同步推进“八权一股”确权颁证。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开展“保姆式”“跟踪式”“无缝隙”服务;

  实施“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工作模式……

  产业支撑乏力、农业特而不强、工业总量偏小、服务散而不优,一系列问题短板亟待补齐。改革创新,无疑是推动巴州区振兴发展的最好路径。

  在巴州区,“闯”“干”精神一直流淌在党员干部的血脉里。大胆推动改革,着力破解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闯出一条道路。

  优农业。按照“道地药乡、康养巴州”发展定位,全区发展道地药材等主导产业62万余亩,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家。

  强工业。以巴州工业园为载体,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9户,“十三五”完成工业投资超100亿元。

  活商贸。积极参加西博会等重大平台活动,签约落地招商项目199个,总投资46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16倍。

  兴文旅。打造莲山湖新区文旅新城,建成乡瓣童年、天马山康养度假区(一期)等文旅综合项目,8个A级景区业态完成提升。

  实现振兴发展,不是一时之功、一时之力。

  新阶段、新矛盾、新特点。面临着既要加速追赶又要转型突破的双重挑战、既要做大总量又要提升品质的双重任务。对此,巴州区委察形势、把方向、抓机遇,跳出巴州看巴州。

  宏观政策释放重大机遇,条件改善有利承接机遇,后发优势造就崛起机遇……这是巴州区站在新起点上,对振兴发展作出的判断。

  党的建设强引领、壮大产业强支撑、做实民生强根基,此谓“三强”;建设与治理同步、改革与开放同步、发展与安全同步,此谓“三同步”。“三强三同步”,成为巴州区实现振兴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立足重点开发区、加快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和国省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机遇,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改革开放和共同富裕,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转型发展动能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实现革命老区县域经济质效、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环境提升、改革创新“五个先行”……这是巴州区建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先行区的明确目标!

  夯基础优环境 建设物流通衢

  以久久为功的决心,不断展现城市新形象

  巴河千年流淌,文明万古流芳,穿巴州而过,塑造绝美画卷。

  依秦关汉月,守川北门户。巴州自古就是舟车汇聚、商贾云集、地理优越的枢纽高地。“天然氧吧”“天然药库”,巴州已是中国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之一。

  既要守护城市的美好,更要建设更美好的城市。

  近年来,尤其是2020年以来,巴州区不断夯基础、优环境,一月一个样,一年一变样,不断转变着她的容颜。

  建成区面积扩大17平方公里,达到32平方公里,城市形象、城市功能、城市品质得到提升,全区城镇化率达63%以上,超全市平均水平近17个百分点。半山逸城,这座伫立在望王山的楼宇群,见证了巴州区城区框架不断拉大的过程。

  城市框架在扩张,城市颜值在刷新。如今,即使在巴州城区背街小巷,也是柏油铺路,路灯明亮,绿植盎然。

  “以前这条路破烂得很,一到下雨天就莫法下脚。现在路好了,灯也亮了,出行方便多了。”改造后的大正蓝本至莲花街道,变得干净、整洁、亮堂,附近居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样的背街小巷,巴州区总共完成整治43条,完成87个老旧小区改造。

  烈日下,在南池河畔,大型机械设备来回穿梭,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南池河河道整治及景观提升是巴州区贯彻落实市委推进“八个一批”工作决策部署、谋划启动以“三路三广场多节点”为重点的疏解提升城市功能项目,于今年4月启动建设,预计国庆前完工开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巴州区已经有11个城市休闲广场建成投用,还有一批新广场正在加快建设。

  巴州区地处成渝西中心地带、联结关天经济区、延展辐射西部地区,推动商贸物流发展,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

  作为位于全市“8844”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汇点,巴州区不断完善区域交通网。全区道路总里程达到6000公里,全面实现“乡乡通油(水泥)路、村村通硬化路”,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现在,正向着更高目标前进:建设“两横三纵四环五廊”交通网络,同步推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创建工作。

  内畅外达的交通大道如虹,为商贸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巴州区已擘画好蓝图——

  “消费在巴州”——提升王府井、容邦万达、巴人广场、津桥湖四大城市商圈品质,加快奥特莱斯一站式购物体验中心建设;重点扩建南池商圈,新建义巴国际商品城商圈;有序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小店经济,改造(提升)麻柳湾街、祠堂街等特色街区。

  现代物流——大力发展同城电商平台,加快建设城乡末端配送网点,实现城乡一体化物流快递配送;引进优质物流企业入驻盘兴物流园,优化盘兴物流园业态;建设中药材交易仓储物流产业园。

  羊肠小道成高速,堑壑途通接昊苍。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市场集群带动物流崛起,物流崛起又反哺市场发展,最终形成商贸与物流齐头并进的发展氛围。

  步入新时代,巴州区站位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正扬帆起航,快马推进物流运输体系、商贸流通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商贸园区、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社区商业业态,朝着建设功能完善、产业集聚、辐射力强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集聚区目标迈进。

  立实际展优势 重推文旅康养

  以时不我待的信心,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穿越茫茫时空,巴州风光旖旎,被誉为镶嵌在大巴山南麓的绿宝石,光彩夺目。

  巴文化中心、川陕苏区中心、晏阳初故里,这是巴中也是巴州最闪亮的三张文化名片。

  作为市级部门所在地和城市主城区,在川东北城市做强郊区文旅康养经济,巴州区内比有优势,外比有潜力。

  巴州是红色的。南龛坡上,将帅碑林是革命的见证,历史的丰碑,红军的青史;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里,一件件文物诉说着川陕苏区革命可歌可泣的历史。

  巴州是绿色的。这块镶嵌在大巴山南麓的绿宝石,63%森林覆盖率造就了参天秀色,负氧离子平均每立方厘米达到10000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6.7%,是“中国气候养生之都”,是森林康养的绝佳目的地。阴灵山奇峰突兀,钟灵毓秀;莲花山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天马山森林公园重峦叠翠,林海茫茫……

  巴州是古老的。南龛摩崖造像,雕嵌玲珑,静穆而优雅地呈现出盛唐文化的璀璨辉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背二歌》,千年的歌谣依旧在山间回荡。

  巴州是现代的。七彩佛龛里,七彩世界展示着田园美,李家大院见证着巴山民宿的兴旺;乡瓣童年,作为近年来近郊游玩热“IP”,成为巴城的“后花园”;这里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区保护和传承有10个大类12个小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州山清水秀,一直都是旅游胜地。无论是水天一色、烟波浩渺的山水化湖,抑或是帆船点点、白鸟翩翩的三江,都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文化使旅游更有灵气,旅游使文化更有活力。近年来,巴州既在“诗”上下苦功夫,又在“远方”花大力气,不遗余力推动两者有机融合。

  差异发展。强力推进一大批以农耕文化、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乡村度假等为主的新型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了以苏山村、巾字村、佛龛村等以农业园区为载体的“农业观光型”乡村旅游区,以天马山森林公园为依托的“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区,以大佛寺村、寨子包村等城镇居民为依托的“城市依托型”乡村旅游区。

  打牢基础。推进外畅内达交通网络建设,进行中心集镇的环线建设、旅游公路建设。规范建设旅游导向标识标牌和旅游厕所,改善基础环境。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制定与文化旅游相关的地方旅游标准,规范标准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助力脱贫。全力推进旅游资源大整合、品牌大推介、景区大建设、产业大提升,让贫困人口依靠青山绿水和专业合作社摘下穷帽子、过上好日子,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当前,休闲健康旅游已经成为新需求,巴州区定位建设川东北城郊文旅康养示范区,适应着历史潮流;巴中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巴州区推动“山水药城文”融合发展,顺应着全市大势。

  文旅资源、康养资源硬件条件富集,政策、区位、产业、市场等文旅康养“黄金要素”基本具备,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三链同构”,建设集休闲、观光、康养等功能为一体的城郊休闲旅游带,打造“印象巴州”名片,建设国内区域性知名休闲旅游、康养度假目的地,未来可期。

  新时代新理念 推进绿色工业

  以立足长远的雄心,打造经济发展新支柱

  绿色是巴州区的底色,更是巴州区经济建设的底色,在这一抹生态绿的持续渲染下,巴州区工业经济呈现出前所未见的发展新局面。在绿色发展与工业经济的完美交融下,一曲生态之歌正引领着巴州区工业迈入新的时代。

  发展绿色工业,巴州区有底气。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思路,致力打造“全市首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的巴州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项目已具雏形。

  巴州区汇鑫公司负责人李苑华介绍,规划面积506亩、总投资4.83亿元的巴州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距离主城区13公里,30分钟可通达机场、高铁、高速公路,项目完成后,将促进小微企业技改升级,有利于国有企业“三化”转型发展,彻底解决企业“散乱污”问题。

  作为绿色工业发展的载体,近年来,巴州区始终把产业园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投资促进的主平台、产业转型的主战场。目前已修建盘兴物流园、巴州工业园、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北部山区三产融合示范园、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石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蓄势待发……

  发展绿色工业,巴州区有基础。

  近年来,全区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奋蹄疾驰,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21年上半年,全区实施工业项目19个,完成工业投资11.2亿元、技改投资2.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9.1%、111.9%。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圆满完成年前市局下达的工业经济“开门红”指标及任务。

  发展绿色工业,巴州区有环境。

  为优化工业绿色发展环境,巴州区召开全区工业振兴发展大会,制定《巴州区工业振兴发展3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干部挂包制。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巴州区深入推进诚信政府建设,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探索重大项目“服务专员”机制,建立了园区工作联系制度,积极解决市经信局反馈问题,落实“一企一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决落实企业“宁静日”,打造最“巴”适、最“州”到的营商环境。

  “贯彻新时代绿色发展要求,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全市绿色工业发展示范区,巴州区有信心也有决心。”巴州区委书记余斌表示。

  立足新时代,争取全市绿色工业发展主阵地、排头兵,巴州区已锚定“绿色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企业引育并重、产业集群成势,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建设资源集成高效、产业生态链接的绿色园区,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和绿色创建示范工程,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努力实现绿色工业经济占比大幅提高。

  办实事促振兴 构筑幸福城市

  以为民服务的初心,开启干事创业新征程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对于巴州区党委、政府来说,这个信念历久弥新。

  中坝社区拆迁还房户领到了不动产权登记证;

  集中拆除了南池街存在20多年的3000余平方米违法搭建的临街门市,群众满意度100%;

  成立街道市民诉求快处中心6个,市民诉求不到2个工作日办结;

  东城街道观音井社区建设“睦邻驿站”,将服务前置到居民家门口;

  疏解拥堵,街道变“宽”了;选配楼栋长,管理有序了;拆除违建,消防通道畅通了;……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巴州区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以市民诉求“大起底”为抓手,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截至目前,已累计收集并交办群众合理诉求12878件,化解10167件,化解率78.9%,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幸福指数的提升,是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诠释。

  枣林镇组织40余名人大代表和机关党员干部在青南村枳壳种植基地,与农户一起挖坑、栽苗、浇水;

  区妇联联合巴中莲山湖新区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和巾帼志愿者,深入清江镇大观梁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茶园基地开展志愿服务;

  区人社局组建5个专班,深入乡镇(街道),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补缴政策宣传;

  ……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样的事情,不一而足。

  巴州提出建设清爽、奋进、幸福巴州。“清爽巴州”的核心是环境,是政治环境、生活环境、干事环境的持续优化,是基础,是必要条件;“奋进巴州”的核心是发展,是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跨上新台阶,是关键,是第一要务;“幸福巴州”的核心是民生,是归宿,是最终目的。

  “我们要奔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群众期待,增强治理效能,提高民生温度,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定、更踏实、更有奔头。”余斌对巴州各级党员干部的谆谆之言,传递出巴州区委改善民生的更大决心、更严要求、更高质量。

  城市如此,在广大的乡村,幸福指数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游山西村》,是一幅巴中的“富春山居图”。

  盛夏的夜幕中,曾口镇书台村,一栋栋楼房依山而建,道路两旁有花有草有树,庄稼地里蛙声不断。村民在新居广场载歌载舞,幸福在这里弥漫。

  “我只花了一万多元的装修费,就搬进了100平方米的小楼房,现在住起很舒服。”村民张学明高兴地说。

  像张学明这样,巴州区通过集中建、分散安、就地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巴山新居等项目,建成聚居点676个,集中安置10.2万人。

  为高效助农增收致富,巴州区不仅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拓宽村民就业扶持渠道,还建立了“区有示范园区,乡有产业基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体系。

  同时,巴州区加大产业扶持和就业扶持,“十三五”期间,在183个中心村,493个小组团的房前屋后空地发展分户庭院产业,建成果蔬面积3752.9亩。

  健全医疗体系,群众健康有“医”靠;应助尽助,莘莘学子一个都不少;四好农村路,让群众出行不再难;道地药材等产业发展,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8233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为零,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

  巩固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乡村大有可为。

  “推动政策、资金、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倾斜,全力解决农村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巩固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大业中,巴州区将立足深度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奋力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号工程”,突出乡村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兴社区建设,改善提升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打造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现代乡村。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既要做好必答题,还要做好选择题。既要建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川陕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还要推动建设川东北城郊文旅康养示范区、全市绿色工业发展示范区。“四区共建”无疑是巴州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奋进“十四五”、迈步新征程。当前的巴州,后发赶超振兴发展正当其时,适逢其势。巴州区勇扛历史使命,百倍用心,千倍努力,以实干扛起担当,用奋斗书写华章,扎实推动“四区共建”,奋力建设清爽巴州奋进巴州幸福巴州。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