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历史悠久之城,北魏设巴州,迄今已有1900余年历史;这是一方文旅资源富集之地,盛唐彩雕被誉为全国第一;这里人文荟萃,辛亥革命先驱董修武,平民教育家、世界十大革命性伟人晏阳初,三国名将严颜,抗金英雄宗泽等众多先贤故事流传至今;这里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区保护和传承有10个大类12个小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旅游扶贫实施以来,巴州区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注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全力推进旅游资源大整合、品牌大推介、景区大建设、产业大提升,让广大脱贫户依靠青山绿水和专业合作社摘下穷帽子、过上好日子,1.5万余名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务工,3000多名贫困人口吃上“旅游饭”。
▲全民阅读活动进乡村
1 以文化人 巴州劲吹文明风
每逢节假日,巴州区平梁镇相坪村村史馆就热闹不已,以“忠孝文化”为主题的村史馆,通过讲述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岳母刺字、彩衣养亲等忠孝故事,延伸出新时代“忠”文化内涵——忠诚、忠勇、忠孝、忠信,给予村民精神上的熏陶。这样的村史馆,不仅是存放史料的地方,更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近年来,巴州区紧紧围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总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格局,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建设为抓手,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高起点、高标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量、上水平,促进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可知、可感的文化民生福祉,实现“文化惠民”向“文化悦民”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培训班、讲座、现场示范、个别指导等形式,加强对群众文艺骨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艺爱好者、农村业余演出队伍的辅导和培养,建成曲艺、书画等各类传承基地100余个,培育乡村文化人才400余人、各类演艺人才1000余人,形成以群众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协同机制,激发群众筹办文化活动、参与文化建设的蓬勃活力。
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村民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受惠者,还是走上舞台成为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在着力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方面,巴州区充分利用文化院坝、文化室、农家书屋、晏阳初讲堂、百姓大舞台等平台,深受群众喜爱。“一有空闲,就来百姓大舞台跳跳舞、唱唱歌,感觉特别好,人也精神了。”化成镇长潭河村村民陈秀琼跳完舞后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巴州区通过采取新建改建、维修改造、设施提升等方式,巩固抓实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工程建设,相继改扩建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建成村文化室213个、村文化院坝(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0个、广播村村响163个、电视户户通24259户、村阅报栏161个、村史馆23个、村晏阳初讲堂369个、村农家书屋369个、文化表演场所400余个、书店94个、城市书房6个、影院5个,369个村有健身器材,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100%,实现群众文体活动有场所、有阵地,全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城乡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了文化扶贫“巴州模式”,巴州文化魅力进一步凸显。
▲水宁寺镇李家大院
2 文旅融合 群众吃上“旅游饭”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七彩世界园景点再一次爆满,短短五天内,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万余元。在粉佳人、卡罗拉、白玫瑰、紫玫瑰、法兰西、戴安娜、冷美人、金香玉等几十余种玫瑰花摇曳之间,让游客感受到了生态乡村的魅力。
巴州山清水秀,一直都是旅游胜地,无论是重峦叠翠、林海茫茫的天马山森林公园,或是奇峰突兀、钟灵毓秀的阴灵山,亦或是水天一色、烟波浩淼的山水化湖,帆船点点、白鸟翩翩的三江,都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文化使旅游更有灵气,旅游使文化更有活力。近年来,巴州区既在“诗”上下苦功夫,又在“远方”花大力气,不遗余力推动两者有机融合。近年来,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城乡统筹、文旅融合、巩固提升”的工作机制和“传承巴人文化精髓、体验巴山乡土气息、享受巴州清爽生态”的总体思路,编制完成了《化湖—天马山自驾长廊》《巴州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确立了“一心二带五组团”的模式布局乡村旅游。
先后成功创建山水化湖、七彩佛龛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21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3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村寨1个,让“远方”的基础更加坚实。
▲山水化湖景区
在文旅发展过程中,巴州区坚持融合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突出特色化和差异化,强力推进一大批以农耕文化、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乡村度假等为主的新型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按照功能分区、特色兼容等原则,打造了以苏山村、巾字村、佛龛村等以农业园区为载体的“农业观光型”乡村旅游区,以天马山森林公园为依托的“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区,以大佛寺村、寨子包村等以城镇居民为依托的“城市依托型”乡村旅游区。
同时,以“旅游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外畅内达交通网络建设,进行中心集镇的环线建设、旅游公路建设。规范建设旅游导向标识标牌和旅游厕所,改善基础环境。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制定了与文化旅游相关的地方旅游标准3部,规范标准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自旅游扶贫实施以来,巴州区全力推进旅游资源大整合、品牌大推介、景区大建设、产业大提升,让贫困人口依靠青山绿水和专业合作社摘下穷帽子、过上好日子,1.5万余名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务工,3000多名贫困人口吃上“旅游饭”,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