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分类施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又带动家庭发展。近年来,巴州区大力推进教育扶贫,把教育作为拔除穷根的治本之策,做到了莘莘学子“一个都不少”。
▲书法练习
1 应助尽助 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每学期开学前,巴州区曾口中学教师会分组深入到学校挂包村社进行摸排调查,看是否有适龄儿童失学、辍学。去年8月,该校发现曾口镇中合村13岁的张林(化名)辍学了,原因是其父亲无法负担他上初中的学费。“我们不断给家长和孩子讲政策,告诉他们上学有资助,不用担心。”巴州区曾口中学校长伏国奇说,村上和学校详细调查了张林的家庭情况后,根据政策为张林父亲量身订制了帮扶措施。如今,张林除享受“三免一补”营养餐等资助外,每学年还能享受1250元的住校生生活补贴和2000元的教育救助金,其父亲也在当地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照看孩子。
▲金碑小学食堂干净整洁
为了控辍保学一个不少,巴州区构建联控联保监测机制,实行网格化摸排,建立“两类四本”台账,动态监测失学辍学信息。对贫困家庭子女精准兜底、残疾儿童少年精准施教、留守儿童少年精准关爱、问题儿童少年精准帮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孩子顺利入学。全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73344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2578人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
在教育保障上,巴州区建立了国家政策性资助、地方财政补助、部门学校扶助、企业群众捐助“四重教育保障”机制,采取设立专门机构、安排专门人员、资金专用、财务专账、管理专档,到校、到班、到人、到村、到户的“五专五到”措施,确保资助全覆盖。2014年以来,全区共发放贫困学生各类教育资助补助资金5.25亿元,惠及学生46.8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应享尽享、应助尽助。
同时,做强精深培育,达到职技教育一家不缺。巴州区积极实施校企合作战略,先后与TCL王牌、创维集团等国内10家知名企业联盟,开办特色专业14个,培育新型适用人才1.6万人,帮扶1.1万名学生免费接受中职教育和就业。
2 “全面改薄” 学校成为乡村最美风景
▲化成镇中心小学新貌
巴州区水宁寺镇香炉村小学距巴州城区约40公里,是一所只有4名学生和1名教师的乡村小学。前些年,每到开学,香炉村小学教师孙文律都会为学校没有数字教育资源设备而犯愁。如今,香炉村小不仅配备了数字教育资源,还按照村校建设“十个一”标准配足配齐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城里学校有的我们现在也有了。”孙文律高兴地说。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巴州区花溪小学。校长李和方拿出手机展示了学校以前的照片,“你看,几年前学校只有几间教室,课桌板凳破破旧旧的,巴掌大的操场坑洼不平,现在都成历史了!”
脱贫攻坚,乡村是关键。近年来,巴州区着力解决“乡村弱”问题,按照巴中市贫困村校建设“十个一”标准,即一套安全标准校舍、一间小伙房、一间卫生厕所、一套饮水设备、一个标准旗台、一生一套标准课桌凳、一套“数字教育资源”设备、至少一张乒乓球台、一副篮球架板、一名公办教师,配足配齐硬件设施。
资金和项目安排优先向薄弱乡村学校倾斜。近年来,巴州区累计投入7.43亿元,薄改学校48所,改扩建校舍20多万平方米,增配仪器设备329万件,乡村数字教育覆盖率100%,满足学生就近有学上、上好学。
▲花溪小学配套设施完善
硬件配齐了,软件也要跟上。巴州区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激发农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下大力、出实招,2014年以来,通过采取“招、转、引”等方式补充教师2209名,优先保证农村学校和村小师资充足,实施城区名校与乡村薄弱学校结对抱团发展战略,旨在从源头上改变农村教师队伍发展滞后的现状,使教师成为遍布在大巴山南麓的一颗颗牢固的“螺丝钉”,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中坚力量。2021年,巴州区教科体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