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竞发。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凤溪镇莲花石村的赵德正忙着育玉米苗,今年,他要增种8亩土地,可得把握住春耕好时机。
松土、施肥、湿水、画格、安籽、覆土、搭棚、盖膜……赵德把增温育苗的一系列工序都已准备妥当,“等烧火增温后,玉米粒只需要10来天就可以出苗。”农技员马学林介绍道。
48岁的赵德是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2014年因病导致生活艰难被评为贫困户,享受医疗救助政策做了手术,身体渐渐好起来。“致富不等靠,自己要勤劳。”赵德发展起了养牛事业,很快脱了贫。如今,靠自己和妻子的努力,每年能收入近20万元。
致富不忘感恩。今年,村里号召“代耕代种撂荒地”,赵德率先响应,接了8亩土地,准备轮种玉米、萝卜和油菜,加上自有土地总共要种13.5亩土地。赵德表示没有压力:“我和老婆再辛苦点,实在忙的时候还可以请人帮忙。”
其实,赵德在心里早就算好了这笔账:“3.5亩种水稻和蔬菜,保障自家生活,剩余的10亩地轮种玉米、萝卜、油菜,每亩能收玉米约1000斤,油菜400斤,玉米杆和萝卜还可以喂牛,这样算下来,一年能增收5万元左右。”
“现在农村一些家庭年轻人都在外务工,家里的老人耕种不了太多土地,导致一些耕地撂荒。”巴州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遏制耕地“非农化”、严防耕地“非粮化”,稳定并提高粮食面积,巴州区采取对缺劳少劳户的撂荒地,村集体组织要组织代耕代种,种植收益属村集体所有;对违规改变耕地性质用于非农建设的, 责令其限期整改,拒不恢复的,依法予以处置;对自愿流转土地的,签订合法合规的流转合同或托管、代种等服务协议,将土地交由种植大户或者专业合作社托管耕种或代耕代种。
在惠农政策方面,巴州区将惠农补贴与耕地地力保护力度挂钩,严格落实“谁种谁补,不种不补”要求,增强农民爱惜耕地自觉性,确保享受补贴耕地不撂荒。补贴结余资金全部用于撂荒地治理。
据了解,巴州区将在鼎山镇、三江镇、梁永镇、曾口镇、等地建2个2万亩水稻、玉米绿色高质高效万亩示范片,其它乡镇结合实际建立至少1个千亩示范点,确保全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助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