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有“变”, 让传统曲艺注入新力量

【来源: 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王灼华【点击举报】

  以文兴城,踏歌而行。近年来,巴中市强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全面推行文化精品工程,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辛勤耕耘、潜心创作,以昂扬的旋律、生动的笔触、艺术的形式,描绘出一幅幅振奋人心的文艺画卷,曲艺文化事业已成为巴中的一张响亮名片。

  这几天,在巴师附小的操场上,学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紧张地排练连厢,伴随着优美欢快的旋律,孩子们时而有节奏地敲打、时而身形婉转,整齐清脆的铜钱碰撞出哗哗声,美妙而空灵,孩子们个个脸上挂着笑,心里乐开了花。

  连厢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表演者所用之棍用竹子或细木制成,每档中串以铜钱,分上下两面,表演时,上下左右舞动,并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被称为民间舞的瑰宝。

  “我很喜欢跳连厢,它的旋律很美,很活泼,我会坚持跳下去。”巴师附小学生施惠玟高兴地说道。

  聚焦曲艺普及与校园美育融合共享,学校把曲艺引进校园,既让同学们在欢乐中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又能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我们利用特色课堂、大课间等时间,将传统曲艺融入到特色活动中,让同学们通过舞蹈表演等活动真正喜欢上传统曲艺,让他们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曲艺的魅力,把中国的曲艺传承下去。”巴师附小南校区老师杨雨佳表示。

  借着我市曲艺发展东风,巴州区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三级曲艺保护传承机构,命名曲艺传承基地23个、曲艺社区6个、曲艺学校13所,先后荣获“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由市文化馆与巴州区联合打造的四川扬琴《蜀道》凭借独特的创意、鲜明的主题、精巧的构思、精湛的演绎、典雅的风格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为四川唯一获奖的作品。

  “利用四川扬琴的声腔艺术和音乐特点,塑造和刻画人物形象和人物内涵。通过优秀的传统艺术深刻反映时代的变迁,并以曲艺的形式呈现给全国观众。”巴中市文化馆馆长、四川扬琴《蜀道》主唱夏铭锺介绍,《蜀道》以李白的《蜀道难》为切入点,通过时空穿越,让李白与现代巴女同框对话,通过对比,艺术地彰显了今天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巴州区文化馆副馆长施敏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入挖掘巴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等巴州特色优势文化资源,积极创作打造一批有品位、有影响、叫得响、传得开的文艺精品,争取每年推出各门类优秀文艺精品3至5件,真正实现文化惠民、利民。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巴中市深入实施“六个一”文艺精品工程,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责、群众主体、活动主推”,自觉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立足时代,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积极创作打造精品力作,繁荣群众文艺事业。四川扬琴《蜀道》《守望》、四川清音《中华医药》等获得了国家群星奖、牡丹奖,四川曲艺剧《望红台》参加了第九届中国曲艺节展演活动,《巴山欢歌》参加了“新时代曲艺星火扶贫工程巡礼”专场展演,曲艺音乐剧《周永开》参加了第二届“剧美天府”展演,并建设曲艺院团、曲艺舞台、曲艺传承基地、曲艺书场、曲艺学校、曲艺长廊120余个,力争2025年成功创建“中国曲艺名城”。

  巴中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总规划师陈斌表示,接下来,将深入实施曲艺阵地建设、人才培育、精品创作、传播推广、普及传承等工程,推动曲艺创作走深走实。同时,将常态开展送戏曲进校园、曲艺展演展示活动,让曲艺成为巴中的风景,助力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