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巴州区卫生健康局以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为抓手,通过一系列惠民举措,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切实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破壁垒:检查结果“一单通” 省钱省时又省心
“以前跑医院,换一家就得查一次,钱花了,时间也耽误了!现在拿着卫生院的单子就能去大医院看,省心!”近日,患者张先生拿着鼎山中心卫生院的CT报告单,直接在市中医医院得到了诊断,让张先生脸上乐开了花,这得益于巴州区推进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政策。
“重复检查?那是老黄历了!”区卫健局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检查检验结果不互认导致的重复检查问题,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为了堵住这个费钱又费事的“窟窿”,巴州区将“整治重复医疗检查检验、违规收费问题”作为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全力推进,制定完善《加快推进巴州区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方案》《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等制度机制,对胸部CT、腹部彩超、血常规检查等161项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全区医疗机构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后,受益患者超2万人次,累计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200余万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负担。
“巴中市中医医院(巴州区人民医院)是‘领头雁’,全市的检查结果平台我们都接上了,线上线下都能认!”区卫健局医政股负责人说,“下一步还将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加强资源共享,把全区医院都串起来,让老百姓拿着检查单子在哪儿看病都方便!”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巴州区积极推进市中医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通过“固定派驻+组团帮扶+远程医疗”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建成区域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5个医疗资源共享中心,实现检查结果互认;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了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显著提升,为城乡居民的健康福祉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引活水:博士专家常驻 “家门口”挂上名医号
“家门口就能看博士专家号?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平昌县的徐先生是巴中市中医医院名医馆的第一批受益者,脾肾两虚问题困扰他多年,以前多次去成都看病,现在在名医馆“一站式”就搞定了治疗方案。“还是省里大医院的博士给看的,太方便了!”徐先生连声感慨。
5月13日,巴中市中医医院名医馆开诊,省肿瘤医院的谢少华博士、张硕博士、罗雅军博士,以及浙江省义乌市的陈继杰专家等省内外博士专家与本院的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十几位大专家共同坐诊,看病像“开大会诊”。
“我们这馆子,‘含金量’高着呢!”据院方介绍,馆内设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工作室1个,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工作室4个,博士工作站4个,名医诊室11个。开馆后,已邀请20余名省内外专家坐诊,实现了“周周有名医,天天有专家”的中西医协同诊疗体系。
“这仅仅只是开始!我们要把更多省内外的好专家‘请进来、留得住’,让大伙儿在家门口就把病看好!”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巴州区将深入推进院校、院院、院地合作,加快融入‘成渝健康圈’,支持区级公立医院与省内外知名机构持续开展深度合作,让优质医疗资源‘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切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接地气:做实民生实事健康服务“零距离”
“各位叔伯婶娘,你们说啥子叫健康嘛?”日前,巴州区天马山镇狮子寨村“健康知识村村讲·卫生惠民进万家”活动现场,巴中市中医医院的杨鸿雁医生一开场,就把乡亲们问住了。
“是不是不生病就算健康?”“那不对头!”杨医生笑着解释,“身体好、心情好,跟邻里处得好,样样都重要!”“哦哟!原来健康还有这么多讲究!”听了杨医生接地气的讲解,村民们恍然大悟,“以前光晓得莫生病,现在才晓得还要关心屋里人的心情,莫憋出毛病来!”群众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热烈讨论。
“农村健康知识普及是块‘硬骨头’!”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城乡居民健康素养不均衡、慢性病多、好习惯难养成,问题不少。”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巴州区坚持开展“健康知识村村讲”活动。“我们从2017年起,利用送卫生下乡这一活动载体,一年一主题,推出‘健康知识村村讲’活动,从‘合理膳食’到‘中医中药’,从‘健康习惯’到‘疫情防控’,一讲就是八年,累计举办活动92场,为12.5万名乡亲送去了‘健康经’。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全区居民健康素养从17.2%提升至32.92%。”
据悉,自“健康知识村村讲·卫生惠民进万家”主题活动启动以来,巴州区创新采用“健康宣教+志愿义诊+基本公卫服务”模式,按照“区级集中示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村普及、重点人群全面覆盖”的工作机制,采取“集中体检+上门服务”的灵活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用得好”,让健康福祉更有“温度”,民生保障更有“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