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山西一位叫郝如翔的工商局长“火了”,他一段卧底揭露“健康讲座”真相的视频,网上点击量超过1000万。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些打着“免费领鸡蛋”“来了就有食用油”的讲座,往往长了“钩子”。先免费发放小礼品获得流量,再通过人生哲学收割信任,最后骗子们才祭出高价产品让老人乖乖购买。有了“我是专家”当招牌,有了“我是为你好”作铺垫,加上“大家都在买”的从众心,在小菜场里锱铢必较、冲着免费才去的老年人,往往不知不觉栽了跟头。
老人的钱好赚,养生的钱更好赚。一个“中年危机”,让保温杯、枸杞成了双十一最畅销的产品,养生需求是无处不在的。可很多时候这样的健康讲座,就是“销售大会”。不时有新闻曝出,又有老人买了一屋子保健品,叠床架屋,吃不死人但完全不值。
经济学家的“理性人假设”,在这里完全失效了!老人们为什么在需求面前固执地毫无价格弹性?仔细想想,人到垂暮,“命有限而钱无用”,撒钱买健康似乎正常,如果加上推销员再来句“爸妈,你们来了!”,更会完全被击中死穴。
从治理的角度说,能釜底抽薪消灭干净自然最好。但一方面,很多讲座有健康讲座掩护藏得深,很难进行辨识;另一方面,产品效果虽然夸大,“但也不能说全部没有”,买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能规制的法律法规并不多。而即使遇到明确的“虚假宣传”“无证经营”,就像郝如翔局长所言,“口头宣传介绍”并不足以作为认定“欺骗”的证据,只有现场锁定证据才能固定行骗过程。这是执法中的关键,也是软肋,因为这需要强大而高效的执法力量。
“他们买的不是保健品,是寂寞。”一些老人不仅难以被说服,却会反过来游说:“你看,吃了病都治好了!”这确实让人感慨。很多被骗老人,都是子女在外而内心无着落者,推销员拉拉手,家门就松动了;一声爹妈,口袋就松动了。与其说他们是因为健康焦虑买了产品,不如说是亲情缺失在狂买心安。病不在手脚,在心上;骗局少一点,还需关爱多一些,要逃离推销员的包围圈,呼唤生活中有更多爱的包围。
要注意的是“老小孩的叛逆”。有些老人,子女越是劝阻,他们越是会通过“买买买”来证明我还有能力和这个世界打交道。从这个角度说,让他们从迷信与固执中走出来,要避免正面冲突,掌握说服的艺术。或许陪伴多一些,中计就会少一些。免费午餐是没有的,爱才是最好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