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紧紧抓住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县(区),促进中医药健康发展的历史机遇,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全区脱贫摘帽的能力和水平。
——建机制,明确服务主体。根据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总体要求,区委办、区政府办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医院主办、群众主体”的中医药发展长效机制。明确各级政府承担中医药发展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服务主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一实施,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杨波任组长,宣传部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卫计、财政、人社、发改、食药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卫生计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卫计局党委书记、局长罗友军兼任并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中医药发展进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今年进一步完善了《巴州区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区政府已投入中医药发展经费2500万元,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破解农村群众看病贵的难题,为实现全区脱贫摘帽目标提供健康保障。
——强龙头,做优服务实体。区政府将巴中市中医院(巴州区人民医院)建成全区中医药教、研、医服务中心。要求中医院要突出中医药服务主业,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使其成为全区中医药事业长足发展的“领头羊”和助推器。区委办、区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完善了做优中医院服务实体实施细则,提出了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数量、中医药科室设置标准、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健全了名老中医带徒授业、师承教育和为乡村培训中医药人才的制度要求。成立中医基层指导科、中医药创先办公室、选派精兵强将推动全区中医药发展。今年以来,市中医院(区人民医院)已为乡镇卫生院培训中医药骨干44名,为村卫生室培训中西医结合人才395名,派出中医师35名定点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
——壮枢纽,厚植服务载体。健全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三级中医药服务载体。个体诊所、药店药房设立中医诊断室和中药橱,形成纵横交织的中医药服务枢纽,让群众就地就近看中医。今年区政府已划拨专款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一个中医馆,每个村卫生室设立一个中医角,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一个国医堂。要求乡镇中医馆必须设立中医诊断室、理疗室、中药房、煎药室、中医药养生保健体验室,配备针灸、艾灸、火罐、刮痧板及电疗、磁疗、热疗等设备,规范中医病历、处方书写标准。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名中级以上中医师,至少能开展10中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要求乡镇中药房有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中成药不少于60种,中医处方占医院看病总处方的40%以上。做好乡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道地巴药种植基地、药农中药采集、储存、销售指导,为壮大巴州中医药事业提供技术支持。
——固网底,扩大服务群体。所有村卫生室配齐中药橱,至少有一名懂中医的医生或中西结合的医生。村卫生室至少能开展针灸、拔火罐、刮痧等6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方面的独特作用。要求村卫生室“中医角”配备中成药不少于50种、中药饮片不少于100种,中药处方占村卫生室处方总量不少于30%,中医药科普宣传每年不少于4次,宣传读物不少于5种,每年举办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不少于4期,每个乡村医生每年参加全区中医药专题培训不少于2次、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5天。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普及活动,在全区夯实“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