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州区:“疏改”并济提升城市功能 有机更新焕“巴城”新颜

【来源: 中国房地产网 龚芳芳 刘洪材】【点击举报】

  城市更新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土地、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位于四川省的巴中市巴州区,过去山地连片,城镇化水平低,文化地域特征不明显,大部分老城区楼栋仍旧属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随着城市更新的纵深推进,巴州区开展了城市功能提升工程,以三条环线、三个广场、多个节点为支撑,全面疏解和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8月26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前往巴中市巴州区,全方位了解巴州区在补齐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功能的有效做法,并就群众反响最好的南池广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东门大桥疏通等项目进行了实地走访。

  初秋,乌蒙小雨将城市的颜色冲刷得更加清晰,鳞次栉比的建筑物,高楼叠层,一个新的巴州正孕育而生。

  有机更新

  注重城市功能提升

  今年,巴中市巴州区聚力建设“三路三广场多节点”:整治江南三环路、江北郊游路、南坝滨河路;推进南池广场(原南池市场)、奎星楼广场、晏阳初大桥西侧广场(原东门大桥)建设,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全面解决老城区购物广场的问题;2021年,对48个老旧小区、24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整治。

  南池市场是巴中最大的服装批发中心,已有27年的历史。沿街的叫卖声,繁杂的生活用品,满货而归的乡镇商家,承载着老一辈巴中人民的城市记忆。

  “以前南池市场人流量大,旁边还有巴中三小、半边街,嘈杂、热闹和喧哗属于这里。”谈起以往南池市场的景象,临近原南池市场旁商铺的王女士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南池市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地处老城区中心地段,人流量大,路面狭窄,交通十分拥堵;市场商户外延,违章搭建,公共区域脏乱差;周围住户多,市民日常休闲没有去处;南池河道结构柱和预制板老化,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据巴州区住建局重点项目办负责人张特立介绍,“从城市功能提升的角度,区委、区政府决定不修楼、建广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张特立介绍,按照“疏解一批老城城市功能”的安排,原南池市场的商家已被疏解到城市周边黄家沟、盘兴、城西市场等地。

  记者在原南池市场走访看到,工人们雨天依然在加紧施工修建。该项目施工负责人陈勇介绍:“项目混凝土浇筑目前已全部完成,旱喷广场、‘巴’文化艺术馆正在进行沙石回填。项目原计划于国庆前后建成,目前正在加快工程进度,力争提前一个月完成。”

  新建的南池广场,规划将原有的集散型市场打造成星河集市、旱喷广场、艺术中心与南池河历史文化等四个区域,别具意象的“巴”文化艺术馆,沿袭巴州历史文化形象,与状元楼、击瓯楼遥相呼应,尽显城市底蕴。同时,升级改造后的南池广场可用于应急避难,服务周边群众,满足至少1000米的辐射要求,并增设公交车站台、共享单车停放点。

  南池广场作为今年巴中重点项目之一,在工程进度和周边环境治理、营商环境疏解上,都展现出了巴州区委政府的决心和毅力。届时,随着南池广场的落成,将形成以巴人广场、草坝街、南池广场、南龛坡为一体的巴州城市主要文化景观中轴线。

  老旧改造 城市焕“新颜”

  整体城市功能的提升中,老旧小区改造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关系到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惠及百姓民生。自2020年以来,巴州区实施完成城区11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惠及居民近3万户,先后完成40多条街区治理。今年计划改造白马井、红军路、南门片区48个老旧小区,预计年底完成改造。

  南池广场一侧的植保小区(外贸小区),正是目前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之一。肉眼可见外墙主体翻新,原本裸露在外老旧的水泥原色,披上了一层雪白的“衣裳”,外墙修饰增添了砖红色,颜色的冲突感让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据该社区负责人介绍,项目目前仍在建设过程中,已拆除南池市场周边违建83处2900余平方米,完成该片区改造总工程量的90%。涉及惠利500户居民、整修16栋建筑,包括违章建筑拆除、外墙整治、电网路网改造等。

  除了小区外立面更新以外,记者还看到小区每家每户都增设了排污系统,铝合金封闭阳台,单独隔离空调设备。

  对此,负责整改项目的巴中市巴州区旧改办主任徐苠嘉指出:“巴中气候,正值雨季汛期,泄洪、防汛工作依赖于城市排污系统。城市污水管道雨污官网全部更新换代,能为以后城市改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面对南池广场和老旧小区集中整改,周围商贩、市民对改造十分理解配合。社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在整改过程中,商贩极力配合,这是老旧小区项目改造首次实现‘零赔偿’‘零信访’的成效。”

  巴州区的老旧小区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市民面前,不仅是外在形象的变化,更是城市“器官”的有机更新。

  多措并举

  疏解堵点提升城市品质

  “堵!堵!堵……”巴中老百姓谈到晏阳初大桥(原东门大桥)的交通都很头疼。

  东门大桥地处交通要道,连接经开区通往巴州区,是前往老城区的必经之路。记者在临近中午时,途经东门大桥,车辆早已排起了长龙,前方的一辆公交车几乎堵住了整条道路,通行非常缓慢。市民马女士介绍,“早晚高峰期时更堵,没有半个小时根本过不去。”

  在东门大桥尽头,多栋居民楼房恰好“堵”在桥尾处,将通向老城区的出口一分为二,变成了2条弯曲、狭窄的道路。

  为打通这一交通“堵点”,巴州区结合市民诉求“大起底”活动,狠下决心重新规划,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巴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巴州分局副局长吴冬介绍称:“项目规划将东城派出所、光明幼儿园进行拆除,建成后道路将拓宽,可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同时,还规划修建市民活动休闲广场,满足附近居民休闲娱乐需要。”

  目前,项目已签订征拆协议81户,设计方案正在按专家意见审核修改中。

  据介绍,新建广场将命名为晏阳初广场,晏阳初是巴州籍“世界平民教育家”,诸如此类结合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的建筑、道路在巴州区并不少见。

  在城市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巴州区植入地方文化因子,充分展示城市特色,这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如今,南坝滨河路打造、江南三环路建设、农贸市场搬迁提升……一件件影响巴中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的民生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

  巴州区坚持“疏”“改”结合,瞄准难点、痛点、热点,全面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疏”贯穿于三路三广场多节点的方方面面,疏解城市交通堵点、疏解营商环境痛点、疏解群众无文化休闲场所、出行安全问题。“改”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必要步骤,建立在城市有效疏解的基础上,伴随着城市进一步扩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打通城市经络,恢复流动畅通,旧有“城市病”才能从根源上得到治理。

  未来,巴州区将紧紧围绕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目标定位,聚力城乡突破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宜业的成渝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推动巴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再创辉煌。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