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数据”看我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来源: 巴中日报 陈杨 夏雨】【点击举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统筹机构编制、财政投入、队伍建设等领域,把有限的各类资源优先用于保障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全市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教育条件极大改善,教育环境更加开放,教育成果愈加显著。在3月19日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上,编办、教体、财政、人社等部门就我市近年在发展教育事业上的努力与成效进行了总结。一个个数据、一项项成果,无不透露出我市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奋力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和决心。

  财政支持

  5年投入教育事业226亿

  每年投入均超全市生产总值4%

  近5年来,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持续加大。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每年均超过4%,支出总量达到226.76亿元,是上一个5年的1.74倍,年均增长6.36%,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近5年来,全市筹资近42亿元,足额保障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5年来,全市贫困幼儿享受保教费减免达8.1万人次、720万元;筹资近12亿元,累计为近3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营养膳食补助;筹资2.9亿元,全市中职生享受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分别为13.2万人次、8.4万人次;筹资近3.6亿元,全市普高困难学生享受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分别为17.7万人次、16.8万人次;为贫困大学生争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8.1万人次、6.2亿元。

  2016年以来,我市落实资金2324万元,实施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兜底救助2.87万人次;落实资金846.9万余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1.69万人次;落实资金5800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本专科学生1.45万人次。为全市近2万名农村教师发放每人每月不低于400元的生活补助;从2015年起,乡镇教师同步享受乡镇干部工作补贴政策,人均每月200元。政策叠加后,全市符合条件的最边远乡村教师每月可多享受800元津补贴。

  编制保障

  全市共核定教师编制31797名

  约占全市事业编制总数一半

  我市机构编制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优先用于保障教育事业发展。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足额核定教职工编制,全市共核定教师编制31797名(约占全市事业编制总数一半),确保国家标准不降低、巴中保障更到位。仅2018年度全市公招(引进)教师1600余名、免费师范生210名、特岗教师入编280名。并配合教育、人社部门赴北京、天津、成都等地高校现场招聘,对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建立绿色通道,当场签约。

  为解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与编制总量只减不增之间的矛盾,我市推行“市管校用”“县管校用”,由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各中小学规模以及教职工需求,将优秀教师的编制和人事关系留在原单位,人员下沉到教育力量薄弱或结构性缺编学校,把教师由过去的“学校人”变为当前的教育行业“系统人”。按照机构编制部门“管总量、保需求”,教育主管部门“管结构、保运转”的原则,坚持从“分类核定”向“总量核定”转变,从“一核到底”向“动态调整”转变,使教职工编制资源的配置更合理、更优化、更科学,更加符合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实际。

  队伍升级

  专业人才占比不断提高

  中高级教师比例超七成

  我市人社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近3年来,我市通过政策激励、灵活方式,简化程序, 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5650余人,招募“三支一扶计划”支教志愿者50人,招募“特岗教师计划”1400人,有效缓解了中小学教师整体不足和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问题。

  全市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教研室等教育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的高、中级职称结构比例大幅度提高。经过多年在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上的持续用力,我市教育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教育系统共有专业技术人才31451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48.9%,其中正高级教师16人,副高级教师6100人,占教师总量的20.5%;一级教师15500人,占教师总量的52.2%。

  在收入分配方面,我市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奖励性绩效工资在核定的总量内,由学校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分配方式,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2018年,我市在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扩权强县的基础上,继续将中小学教师的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给巴州区,下一步将继续适时向恩阳区下放。同时不再将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作为教师申报职称的硬性要求,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

  协调推动

  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办学经验在全国全省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教育部门围绕“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聚焦基础支撑,坚持推动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我市推动校点布局调整,编制专项发展规划14个,新建城镇学校27所,扩建学校320所,新增学位4万余个。

  几年时间,全市组织各类培训20万人次,获得国家和省级表彰教师120人次,110支“名师支教队”定期送教下乡,建设首批市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15个。引进优质民办学校8所,与西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实验学校,与浙江丽水、湖北黄冈、成都等5个教育发达地区开展战略合作,已有40所学校结对发展。市内开展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120所学校抱团发展。全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48所、省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10所。

  全市建成乡镇标准化中心校188所,各区县如期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认定;高中教育普及发展卓有成效,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试点启动6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普通高考录取率连年攀升,2018年普通高考录取31253人,录取率达83.3%。

  我市举办村政学院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在全省经验交流;2018年全市办理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2.81亿元,主要做法在全国学生资助年度工作会议上交流;我市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全民教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