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当“同桌”?巴师附小的课堂有点“酷”!

【来源: 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林炜哲】【点击举报】

  一块智慧黑板连接城乡,AI系统精准分析教与学,巴师附小的课堂正悄然发生一场革命。

  “同学们,上课!”在巴师附小的AI教室内,四年级九班数学老师吴平话音刚落,智慧黑板前的摄像头和麦克风悄然启动,课堂教学实况通过四川省基础教育网链共享系统,实时传输到乡村学校的教室。

  这堂课结束后,AI系统将自动生成课堂分析报告,推送到吴平的手机端。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回看教学片段,根据八个维度的课堂诊断优化教学方案。

  数智双驱:从“经验教学”到“精准教学”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通过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变革,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巴师附小率先响应,将AI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

  “传统的教学多依赖教师经验,现在则实现了数据与智能双驱动。”巴师附小信息科技教师白琨民介绍,学校建设的AI教室配备智慧黑板、算力盒子、摄像头和麦克风等设备,形成了完整的教学分析系统。

  “该系统具备课件生成、课堂活动生成、智能体对话生成三大功能,为教师备课、上课、课后评价提供全方位支持。”数学老师吴平深切感受到这一变化,“AI不仅帮我自动生成分层练习题、批改作业,更能诊断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地。”

  城乡共链:从“一校优质”到“多校共享”

  “优质资源上云端,城乡共链一堂课”不仅是口号,更是巴师附小AI教室的日常场景。通过AI课堂直播功能,农村孩子能够共享城市优质教学资源,有效缓解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这一实践正是对《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提出的“公平普惠”原则的具体践行。

  课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课堂录播视频,教师可随时复盘教学全过程,AI系统从八个维度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准分析,帮助教师掌握自身教学不足,同时了解学生在知识点上的薄弱环节。

  个性学习:从“统一标准”到“一人一策”

  在巴师附小,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路径。“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问AI助手,它会用动画给我讲解,数学变得像游戏一样好玩!”学生王梓函兴奋地分享她的学习体验。

  该校引入的红智机器人和好奇窗智能体,让学生在课后也能继续拓展知识面。通过对话式交互,学生可随时解决学习困惑,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作业批改系统则会自动形成错题集,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依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

  巴师附小副校长杨琴表示,AI课堂建设是学校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具体举措,未来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为推进巴州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巴师附小智慧。

  从“终结性评价”到“基于大数据的形成性评价”,从“批改对错”到“诊断认知与个性化发展”,巴师附小的AI课堂实践,正是巴州区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学变革的缩影。通过“网链共享计划”的稳步推进,巴州区正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让数智技术成为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的强大引擎,为巴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巴州实践注入更强动力。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7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