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期,“天府之国”四川,越来越成为中外投资者聚焦瞩目的“风口”和“高地”。
一系列国家战略正在四川交汇叠加;一连串重大政策相继部署推动,全力推动四川加快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川港澳合作周……一系列对外开放窗口平台持续向外展示着四川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四川将在更高层次整合资源,更大范围扩大开放,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各种有利条件,吸引更多投资者“西进”,着力构建中西部投资首选地。
外部机遇,四川备受青睐“1+3”,机遇汇聚让投资步入快车道
“1+3”,指的是四川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
“1”就是“一带一路”。四川往北向西,经过欧亚大陆桥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累计已突破2800列,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向南,经过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出海,连接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凸显了四川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衔接点的地位。
“3”是指三个与四川相关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即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政策在四川交汇叠加。
西部大开发20年,四川已实现巨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制定西部开发开放新的政策措施”,四川作为区域内经济体量最大的省份,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在构建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同时,得益于内河黄金水道的源头始发、多式联运的加快推进,四川的内河经济、临港经济面临新的爆发式增长。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上,作为区域内仅次于广东的经济大省,四川与珠三角地区经济联系紧密,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不少企业已瞄准四川优势,开展深度合作。2018年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期间,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他几乎每年都会来四川考察洽谈,每次来都会有新发现、新收获。集团已在川设立了13家全资及控股企业,未来五年,还将加大在川投资,并且与传化在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布局进行有效衔接,从而使成都成为传化网西部“物流大脑”。
看到四川机遇的,不只是传化集团。继意大利斯凯特公司直升机生产基地项目落户自贡后,今年3月初,意大利“火神”飞机又乘坐中欧班列抵达成都。10余天的运输时间,不仅颠覆了传统“海运+陆运”的超长“待机”模式,而且也为“资本进川、产品出川”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选择。
时间回到去年,4月的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共签约项目619个,投资金额6090.88亿元;9月举行的西博会上,四川“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成为“吸金”热点,签约项目357个,投资金额2839.61亿元——更多国际目光汇聚四川,“开放高地”的形态,逐步成型。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积累开放的基础和发展的潜力,已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347家,双流机场开通国际(地区)航线超百条……
内部支持,四川大招频出苦练内功,政策、格局催生投资新机遇
外部机遇好,更要苦练内功。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要做强“主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要发展“多支”,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
新格局的构建之下,成都作为“主干”,更加突出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其他市(州)围绕“多支”,更加注重特色、错位、协同发展。“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市(州)”的产业发展新思路,让全省经济发展更加健康稳定。
数据更能说明新格局下发展的火热,3月27日,全省170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8750亿元。泸州瞄准工业4.0智能化生产线、南充聚焦半导体晶圆片、绵阳生产滤波器芯片……错位互补的格局,让资源整合更合理,让企业投资选择有更多可能。
“新格局下,四川可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跨区域布局产业链,寻求协作企业,让经济流动更通畅。”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说。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着力重塑四川经济地理,一系列的优惠支持政策,则在为外来投资提供更多保障。
去年11月20日,四川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召开,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围绕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加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提出了20条政策措施。此前,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四川出台了“扩大开放促进投资28条政策措施”。
吉利集团副总裁俞学良在参加大会时表示,四川是吉利的“福地”,对民企来说重要的是“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
“近两年出台的政策含金量十足,让我们宣传推介四川底气更足。”四川省经济合作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