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今年的三伏大幕将正式开启。一些细心的公众发现,去年入伏时间是7月16日,而再早一点的年份还有7月13日、7月17日入伏的。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伏天不仅天数不确定,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就连入伏开始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样。
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带庚的日子为庚午日,对应的公历日期是7月11日,所以这天就成了今年入伏开始的日期。
修立鹏表示,每年入伏的开始日期虽然都不一样,但均在公历的7月中旬。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为7月11日至20日。“今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三伏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今年的初伏时间为7月11日至20日、中伏时间为7月21日至8月9日、末伏时间为8月10日至19日。从时间上来讲,正好处在小暑和立秋之间,天气既潮湿又闷热。我国古人在诗句中就描绘了三伏的各种炎热,如“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等。
修立鹏提醒,伏天期间,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顺利度过这段酷热难熬的时节。
防高温措施
气温在35℃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时,即可称作“高温热浪”天气。
●白天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时~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和劳动。
●不宜在阳台、树下或露天睡觉,适当晚睡早起,中午宜午睡。
●室外劳动时应戴上遮阳帽,穿浅色衣服,并且应备有饮用水和防暑药品,感到头晕不舒服应立即停止劳动,到阴凉处休息。
●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空调、电风扇要尽量避免送风口直接吹着头部或者长时间对着身体的某一部位吹。需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避免皮肤被蚊虫咬伤、开水烫伤等,
预防因气温高、细菌繁殖加速而造成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