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建成各级森林康养基地32个,其中国家森林养生基地1个、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单位3个,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四级品牌矩阵
近年来,巴州区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位,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根基,深化“林+旅+康”多元融合,先后培育云上青山、天马山等一批林旅融合标杆项目,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带动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学校在天马山狮子寨村茶园举行研学活动(资料图)
11月4日,在平梁镇青包山村云上青山森林康养基地,民宿院落里茶香氤氲。“我们深挖巴州地域文化,将森林资源与曲艺、民俗相结合,打造了西部首个曲艺主题康养基地。”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3年运营以来,这里已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0万元。”
正在民宿庭院售卖土蜂蜜的青包山村村民张大哥笑着说:“以前守着青山没出路,现在家门口卖土特产、经营民宿,一年能增收2万多元。”如今的青包山村,凭借基地辐射带动系列产业,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国家储备林+林旅”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板。
这样的实践,其根基在于优质的生态环境。生态是融合发展的“底气”。巴州区以国家储备林为核心,筑牢融合发展“生态底盘”,累计建成各级森林康养基地32个,其中国家森林养生基地1个、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单位3个,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四级品牌矩阵。
11月5日,记者驱车行驶在巴中—南阳—柳岗康养旅游环线上,道路平坦宽阔,沿线森林郁郁葱葱。“以前路不好走,再好的风景也少有人来。”天马山怡心庄园负责人介绍,如今重点景区实现“水、电、网络、电视、通讯”全覆盖,景区道路、游客中心等设施持续升级,“进得来、游得畅、住得好”成为常态。该庄园结合林下资源开发的温泉药浴、巴药膳食等养生产品备受游客青睐,年接待游客超1万余人次,节假日客房入住率达70%。
业态创新让森林资源焕发多元价值。狮子寨村建成1900亩体验茶园及加工线,实现种植、加工、文旅康养协同发展,年产值预计将突破500万元;天马山康养项目接待超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数百人就近就业,切实让“守着青山能致富”落地生根。
如今的巴州区,森林资源不仅“绿起来”“美起来”,更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一幅生态筑基、产业赋能、多方共赢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