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的巴山剪纸、萌趣的非遗冰箱贴、灵动的巴山绳编……近日,在位于巴城财苑街的“厚道巴人”非遗文创集市里,一件件带着本土气息的非遗好物,吸引了不少人“打卡”。
“厚道巴人”非遗文创集市
10月20日下午,记者走进这个集市一探究竟。作为巴中民间首个综合性非遗文创平台,这里集非遗展示、文创展销、技艺传习与文化体验于一体,汇聚了巴山剪纸、竹编、蜀绣、皮影、木雕、绳编、棕编等十余位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之作。在现场,市民和游客不仅能看到传承人“露绝活”,还能参与互动体验,“零距离”触摸巴山文化的温度,感受非遗传承的鲜活魅力。
“集市于国庆期间正式开集,旨在搭建一个‘民间舞台’。”工作人员介绍,集市由巴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发起组建,既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才艺、销售作品的渠道,也架起非遗与市场对接的桥梁。“让老手艺在保护中传承,在贴近大众需求中‘活’起来,为巴中非遗发展添把力。”
开集以来,集市人气持续高涨,不少人专程来“淘”非遗好物。“年轻人爱买小巧精致的文创品,大多是作为‘巴中伴手礼’送给外地朋友。”工作人员笑着说,顾客下单后,他们会精心包装,让非遗礼物更有仪式感。接下来,集市还将持续“扩容”,逐步引入巴山年画、赤陶、木刻、泥版画等更多传统技艺,构建更完整的非遗传承生态链,推动巴中民间艺术从“活起来”真正走向“火起来”。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活态传承,更在于创新表达。巴中非遗文创集市的开集,不仅让沉睡的传统文化资源“醒过来、动起来”,也为传统商圈转型提供了“非遗思路”。
谈及下一步规划,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三方面发力:强化品牌宣传,提升巴中非遗文创的区域影响力;培育传承力量,开展创作提升与市场拓展培训;推动产品创新,兼顾短期创作与长远规划,让非遗作品更接地气、更时尚,真正融入日常生活。“我们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吸纳各地经验,也欢迎省内外非遗传承人、文创机构和艺术院校携手,一起打造有巴中特色、有时代气息的非遗精品,为巴中文旅融合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