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河,这条蜿蜒流淌在巴中大地上的母亲河,承载着无数巴中人的乡愁与记忆。她不仅是巴中的地理标志,更是巴中文化的象征与生态的瑰宝,见证了巴中的历史变迁与繁荣发展。
自然与历史交织的长河
巴河发源于南江县关坝玉泉,在那片被云雾笼罩的起源之地,无数山涧清泉从石缝中、草丛里潺潺涌出,它们带着山林的清新与纯净,相互汇聚,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奔腾之歌。
从源头出发,一路向南,流经南江、巴州、平昌等地,在达州市渠县三汇镇汇入渠江。在巴中境内, 流 域 面 积11391.5平方公里,长约 275 公里的河道恰似一条飘逸的丝带,蜿蜒穿梭于大地之上,将巴中的山川、城市、村庄串联在一起,勾勒出壮丽的山水画卷。
巴河不仅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更是一部镌刻着岁月痕迹、鲜活生动的史书。自古以来,巴河作为巴中重要的交通要道与经济命脉,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变迁,孕育出灿烂的巴文化。
走进曾闻名遐迩的巴中 “水陆码头”—— 三江镇与梁永镇,往昔繁华虽已远去,但仍能从斑驳石板、错落堤岸,瞧见当年码头旧影。米仓古道到此,货物自陆路转至水路,商船顺巴河驶向远方,开启商贸之旅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犹如巴河河畔两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巴河还是巴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革命战争年代,巴河曾是红军的重要活动区域。红四方面军等红军部队在巴河一带活动,进行过战略转移、物资运输等活动,留下许多战斗足迹和革命故事。河水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如今,巴河两岸的红色遗址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瞻仰。
巴河,就这样将自然与历史紧密交织,见证了巴中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孕育了巴中独特的文化底蕴,滋养了巴中儿女的成长,也见证了巴中人民的奋斗与拼搏。在巴河沿岸,无数勤劳智慧的巴中人民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
生态保护下的绿色蜕变
随着春天的到来,巴河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时节。在江口镇、三江镇等附近的水域、河段,大批候鸟从遥远的北方飞抵。绿头鸭、苍鹭、鸬鹚等各种鸟类在清澈的水面上或悠然觅食,或自在翱翔,它们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交织成一曲欢快的自然乐章,成为了巴河生态环境改善的生动注脚。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的滚滚浪潮中,巴河,这位孕育一方的 “母亲河”,一度陷入生态危机的困境。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接连涌现,清澈的河水不复存在,往昔的秀丽风光也渐渐黯淡。但巴中迅速意识到守护巴河的紧迫性,果断将巴河生态治理列为重点工作,积极行动起来。
作为渠江源头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巴中牢固树立 “上游意识”,积极开展一系列生态保护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化污水处理,积极推进河道清淤,稳步开展沿岸植被恢复等工作。同时,大力实施巴河大佛寺 — 李家湾闸坝段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工程,并坚持每年开展增殖放流。在一系列有力举措的推动下,巴河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重焕生机,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添砖加瓦。
如今,河水清澈见底,河岸绿树摇曳,不仅生态环境大幅优化,还为市民打造出宜人的休闲去处,有力助推巴中朝着更宜居、更具魅力的方向大步迈进。巴河的生态治理,不仅依靠一系列有力举措,更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参与。许多市民与民间协会自发组织起来,成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定期清理河岸垃圾,宣传环保理念。
据巴中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巴中市 2024 年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巴河涉及的 6 个国控和 4 个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常年保持在 100%。它宛如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不仅保障了巴河沿线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也为流域内丰富的水生生物提供了优质的栖息环境。
巴河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质,也为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未来,巴中市将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让巴河的生态之美持续绽放,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人文汇聚的生活舞台
在巴河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进程中,一系列人文景观建设也随之蓬勃展开,为巴中人的生活增添了绚丽色彩。
沿着巴河河畔,“回风疏影” 景观独树一帜。它以自然之美为基底,精心搭建起亲水平台,让市民能近距离感受巴河的灵动;蜿蜒步道穿梭其中,市民漫步其间,或赏景、或闲聊,尽享悠然惬意的时光,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不远处的 “巴山夜雨主题广场” 同样引人注目。广场前后用镂空雕花工艺在钢板上刻画的巴中历史变迁,以及巴河流域介绍最具特色。这些艺术形式,让城市底蕴得以直观展现。
随着巴河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它已然成为巴中人生活的核心舞台。清晨,第一缕曙光倾洒河面,河畔瞬间热闹起来。晨练的市民们活力满满,有的沿着河岸奔跑,步伐轻快有力,尽情呼吸清新空气,感受巴河的盎然生机;有的在河边空地打太极,一招一式沉稳舒展,与静谧河水、葱郁树木构成和谐画面;还有的悠然坐在河边垂钓,静静等待鱼儿上钩,享受这份宁静美好。而这些精心打造的景观,无疑为市民的休闲时光提供了更好的去处。
1993 年巴中地区初建时,巴城的巴河上仅有巴州大桥、柳津桥和吊桥三座桥梁。如今,从李家湾闸坝至巴河大佛寺,长达 14 公里的巴河水面上,10 座风格各异的桥梁飞架南北,条条道路彼此相连、畅通无阻。便捷的交通,让市民能更轻松地抵达巴河沿岸的各个景观区域。
除日常休闲外,巴河上还不断举办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桨板赛、巴河夜游等吸引众多市民与游客参与。去年,四川首届 “巴河杯” 桨板邀请赛在巴州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 200 多位选手在巴河南杨大桥至东门大桥 2 公里水域段展开激烈角逐。春节期间,巴河夜游项目璀璨夺目,通过 “灯光科技 + 光影艺术 + 演艺表演”,鲜活演绎历史典故,重现巴河昔日繁华。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与沿岸的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共同成为展示巴河文化与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巴河,早已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巴中人情感的寄托与文化的纽带,承载着巴中人的回忆与梦想,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未来,随着巴河生态与人文建设的持续推进,它必将继续为巴中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巴中最耀眼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