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破,青石板上的晨雾还未散尽,小街子老茶馆已是茶香袅袅,老人们围坐一起或对弈或闲谈,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宁静,在悠长的老街巷里,小城的烟火气缓缓升腾。
夕阳西下,一抹温柔的余晖笼罩下,文星街内人声鼎沸,各式小吃琳琅满目,羊肉串的香气、麻辣烫的热烈、糖栗子的甜蜜,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味觉交响乐。
木窗、飘檐、瓦当、椽梁……走进历史长河,历经岁月洗礼,一房一瓦、一街一巷,见证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目之所及,“九井十八街”留存的城市记忆,是一望千年的隽永风流。
古井记录岁月悠长
两横平行,两竖平行,两组平行线段的交叉,造就一个朴实无华的“井”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井”寓意家乡、城市,故有“背井离乡”“市井烟火”之说。
古巴州城四龛耸秀,一水潆回,“九井十八街”里的“九井”作为巴城人生命源泉,是甘甜的时光记忆,更是沁人身心、永不枯竭的文化符号。一口口古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巴城儿女,见证了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诉说着这座古老城市的沧桑巨变。
“城郭瞰在襟 ,三墩联九井。”穿过“修旧如旧”的草坝街,白马雕像立于白马井上,扬鬓奋蹄仰天嘶鸣。入夜,井前小摊众声喧哗,与烟火气、地摊经济一起兜售的,依旧是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日复一日向世人“解读”着古井渊源。
观一井而知天下事。涟漪间,仿佛望见古色古香的巴州城前世今生。
从《巴中民胜志》探访部分古井,古巴州城城南一口井,名桂花井,井中水清见底,桂花树倒映水中;大东街一口井,名观音井,传说是观音圣母净水瓶内水所生,饮此井水,可益寿延年;城西一口井,名白马井,传说有白马出入井中,为严所伏;书院街一口井,名虎井,传说井内有雷鸣声,每响一次,巴州城必出科第。
时光荏苒,巴城焕新。如今,巴城九井虽淡出人们视线,但每一口古井都蕴含着巴州古城的故事,默默见证这座城市的悲欢岁月。它们与巴州城相依相存,共同谱写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古街触摸城市肌理
“好景留何处?遥知在巴州。五门三面水,九寨绕城楼。万年灯不灭,八景望江流。古迹今犹在,游人常泛舟。”《巴州文化志》收录的这首诗作,描绘出一幅古色古香的巴州城垣图……巴州,始为汉昌县城,继为大谷郡、巴州、清化郡、化成县、巴县、巴中县。历经1900余年的发展,区分“内外城”的城墙虽已不再,但“九井十八街”格局犹存,街巷及地名均被延续了下来。
如果说古井是城市的“眼睛”,街巷则是巴州古城的“骨架”。据《历史文化名城巴州》记载,巴州古城“十八街”即大东街、小东街、北门街、西内街、西外街、草坝街、书院街、迎恩街、文星街、东岳庙街、钟鼓楼街、新北门街、城隍庙街、新市街等,街巷纵横交错,组合构成古巴州城的街巷骨架。
长约200米的小街子,位于老巴城的中心位置,街区保留有成片完整的清代川北民居院落建筑群。“青瓦屋檐长,穿斗白粉墙,悬崖伸吊脚,外挑跑马廊”——街区内民居整体采用青灰色调,沉稳大气,具有历史厚重感,是最能代表巴中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的地段。
悠长的草坝街曾是古巴州城西向门户、水旱码头,三国蜀将马忠、严颜、程畿,唐代名臣严武、史俊、羊士锷,宋代民族英雄东京留守宗泽,近代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等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历代能工巧匠为追溯他们的伟绩,在这里留下了严公庙、龙母宫、白马井、接官亭等古迹,为文人墨客津津乐道。
如今的草坝街,飞檐流丹,金瓦红窗。融合了“古韵牌坊、石刻文化、年代照片墙、民俗创意雕塑、农耕休闲文化小品、皮影艺术馆、移动商亭、巴渝舞戏台”等众多文化及商业元素。整条街道也已成为舒适宜人、古色古香的民俗文化商业走廊。
冬去春来,岁月流转,巴州古城肌理不变、风华依旧,时光的印记在巴州古城老街深巷的一砖一瓦上层层冲刷,雕刻出的是朴素而又温情的生活记忆。
古城串联烟火繁华
“市井阛阓,万瓦鳞次,历历可数。”
巴州,自古为舟车汇聚、商贾云集的要塞之地。在苍茫的岁月深处,一条史诗般、神话般的米仓道由北向南延伸,翻越大巴山,后沿巴河谷地蜿蜒至丘陵地带,连接通向成都、重庆。其南来北往的行旅及其商贸,最终繁荣了核心路段的巴州。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巴城老街巷里的市井生活,烟火气息十足。
到文庙街、钟鼓楼街吃小吃、淘古玩、逛夜市……巴城老街里,一半古朴沉静,一半时尚鲜活。文星街内一家名为“国琴斋”的店铺前,别具一格的木制牌匾刻着“流水高山觅今世知音”,闲适淡然心境油然而生。漫步巴城老街巷,穿插在一处处“不可移动文物”中的是风格迥异的小茶馆、咖啡馆、甜品店和追求格调的年轻人为老街巷注入了青春气息。
老街“留下来”,更要“活起来”。《巴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30年)》,明确更新改造要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保留其原有风格,在传承当地文化精髓的同时,激发街区活力。
如今,越来越多巴城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持和延续风貌的基础上,引入现代业态。
晚风徐徐,乐声悠扬,背靠南龛美景,一场才艺表演直播在南池艺术广场上演,几名抖音主播使出浑身解数展示特色才艺,引得线上线下不少市民围观。
从文化艺术新地标,到茶馆、民宿客栈等特色业态……老街散发出新的迷人光彩。
历经岁月雕琢的寻常巷陌、古建民居几经保护性修缮,正重现芳华。在新业态滋养下,老街巷古典韵味与时尚创意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