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日报】莫涵扶贫记

【来源: 巴中日报 李刚】【点击举报】

   “逗逗”是巴州区大和乡朱垭村委会副主任张禹平家的一只牧羊犬,脸型像狐狸一样,棕黄色的毛皮跟缎子一般。3月15日上午八九点钟,天空下着蒙蒙细雨。逗逗上蹿下跳,兴奋得不行,直到它抖抖身上的雨水,欢快地跟着莫涵进屋并俯卧在她脚下,才稍稍安静了些。

  一

  莫涵从成都来。

  从2015年9月11日开始,莫涵每个月都要来朱垭村一次,每次要住上五六天。时间一久,逗逗就与莫涵热络了,每到莫涵来的时候,它都很欢快。

  莫涵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现在是省农业厅提灌处一名副科级干部。朱垭村是省农业厅提灌处和排灌总站脱贫攻坚帮扶点,莫涵是处(站)派下来的驻村农技员。

  这次来朱垭村,莫涵主要想看看省农业厅提灌处和排灌总站帮扶村里建设的一处电灌站的建设情况。她还带来了一批物资,包括2台微耕机、给贫困户价值2万元的生活用品、化肥2.5吨、玉米种子75公斤,以及一些农村实用技术资料和给两户生病贫困户的捐款资金等。莫涵说,这些物资,有的是处(站)的同事们捐赠的,有的是向社会和企业募集的。

  二

  距张禹平家百十米处有一口大堰塘,十来平方米的电灌站的泵房就建在塘岸一块大石岩上。大约20米开外的地方有一座电力部门配套的变压器,价值几十万。

  一行人向电灌站走去,逗逗在前面小跑着。细雨还在飘,空气里浸着一股清冽,似乎还有一丝甜味儿。

  堰塘四周是大片大片经过整理的农田。张禹平介绍,这是2014年实施的高产农业示范片和2016年实施的金土地工程,两个项目加起来大约整治土地500亩,还有一条3公里长4.5米宽的水泥路与大和乡场连接,莫涵就是从路的那一端过来的。

  终究是农业大学的本科生,又长期在省级单位工作,莫涵关注的问题不但专业而且视野开阔。莫涵说,相较而言,他的故乡江油市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要有经验一些。比如,地里栽植的花草和其他经济林木在很多地方都是通过科技手段控制花期,这样就能跟乡村旅游的时间节点衔接起来。

  “电灌站对于农村,尤其是旱山村来讲,实在重要,这处电灌站肩负方圆300余亩农田灌溉。”巴州区农业局赵泉涌科长介绍,这是省农业厅提灌处和排灌总站领导调度安排的结果。莫涵是具体执行者。

  三

  77岁的李行方与71岁的孙贵兰夫妇就住在莫涵去乡场的村道路旁。因为这个原因,老两口见到莫涵的机会要多一些。看见她再一次来到院坝里,李行方赶紧端茶递水搬凳子,口里还一直说着感激的话。

  莫涵说:“老人家,别谢我了,要谢就谢党和政府。”

  李行方虽是贫困户,精气神却不错。问起日常起居,李行方有点自豪:“我家里有冰箱,隔天上街买点肉菜放在冰箱里可以吃好几天。每天我还要喝二两酒,但不敢多喝。”说着,老人家憨憨地笑了起来。莫涵接过话:“就是,要少喝点,身体要紧。”她还给李行方送了一本农技书。

  莫涵第一次到朱垭村,是跟随提灌处处长夏攀峰和排灌总站站长尹显智来的。他们与朱垭村两委一起制定脱贫规划,然后由莫涵协助村里实施。经过近三年的建设与发展,朱垭村目前已建成中心村聚居点1个、小组团2个。回引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建专业合作社,种植核桃400亩,养土鸡3000只。此外,该村还新建年出栏生猪2000头养殖场1个,发展水产养殖100亩,种植樱花树600亩,带动全村群众共同致富。

  莫涵告诉记者,驻村三年,她遍访朱垭村47户贫困户,对每一户贫困户的名字和家庭情况都熟记于心。

  中午时分,天已放晴,莫涵要到乡上去跟党委、政府汇报扶贫工作。告别时,她忘了跟逗逗打招呼,直到逗逗摇着尾巴并汪汪地赶到车门前,她忙歉意地说一声“再见啦,逗逗!”。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