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拿回去,要忌生冷,忌辛辣……”近日,巴州区枣林镇灵山村卫生室里,村民赵国荣再一次来拿药,前几天赵国荣拉肚子,隔一分钟就要上一次厕所,后来大儿子打电话喊来樊医生,开了几天药,病慢慢就好了。
樊医生名叫樊忠良,是灵山村卫生室村医,因儿时身患重病,樊忠良失去了右腿。面对终身残疾,他经历太多人生磨难,但他身残志坚,扎根大山、踏实做事,守卫全村群众健康28载。
独腿少年的初心
愿村民看病不出村
灵山村距离巴城22公里,平均海拔1440米。由于灵山村地处偏远、贫穷落后,上个世纪90年代,村里并没有正规的卫生室,老百姓生病了必须走上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就诊。想到家乡匮乏的医疗技术和被病痛折磨无法及时就诊的乡亲。1992年,刚从学校毕业的樊忠良毅然拒绝了留在市里发展的机会,留在了大山。
“因为我身体有残疾,所以更能体会到病痛带来的折磨,更明白村民能够就近看病的重要性。我下定决心留在家乡,用自己所学为群众提供更多帮助。”樊忠良说,他决心让村民不再拖着病痛赶路。但村民看病便利的背后却是他一瘸一拐的攀登、付出。
作为村里唯一一名乡村医生,从24岁到52岁,从青葱走到迟暮,樊忠良用他的一支腿走遍了灵山村的每一个角落,守卫着全村人的健康安全。
“我以前出诊要走很多的山路,还要背着沉重的医药箱,顺着这条山路要走近两个小时,过山之后还要翻座山过去看病,每天早上出门晚上才能回家。”樊忠良说。
他的付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在樊医生这里看病二十几年了,对老百姓负责,他的医术我信得过。”说起樊忠良,村民邓云华赞叹不已。
初心不改愿望升级
不断钻研医术提供优质服务
自脱贫攻坚打响以来,樊忠良比以前更忙了,除了看诊抓药,他还要给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落实好贫困人口在门诊治疗、大病、慢性病中产生费用的报销比例及重特大病报销政策。
“樊医生经常下来给我们检查身体,生了病打个电话他就来了,有时候没打电话他也要来,定期给我们做健康体检。”贫困户邓学文说,过去他身体不好,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身体状况一直没有明显好转。自从有了健康扶贫的好政策,加上樊医生的医疗服务,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
掌声背后总是汗水,赞誉背后都是付出。为了照顾好乡亲们,樊忠良走家窜巷、踏遍村里角落,却唯独缺少了照顾父母的时间。五年前,樊忠良的母亲因身染重病,行动不便,作为医生的他却很少有空余时间回家照顾母亲。
有愧疚也有无悔。面对困难,樊忠良总是异常坚定,他说,群众的健康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如今乡村道路越来越通畅,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他的就诊之路也随着乡村巨变越来越好。
“现在我们村道路交通条件改善了,医疗设施也完善了,更加坚定了我留在这里的信心。我更要不断学习,钻研医术,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更多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樊忠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