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日报】1500名特困对象圆了新房梦

巴州区依托聚居点配套建设农村廉租房

【来源: 巴中日报 文春生】【点击举报】

  近年来,尽管有统规联建、统规自建、危房改造等一系列项目实施,但很多特困户还是无力改建。为此,巴州区大胆探索,借鉴城市廉租房、保障房经验,遵循“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原则,依托聚居点,按5%的比例配套建设“农村廉租房”。通过落实资金保障、多种形式建设、严格准入退出等机制,率先在全国、全省有力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廉租房300多套,配套农村公益岗位396个,近1500名农村特困对象圆了新房梦。

  房美价廉 看农村廉租房有哪些特色

  巴州区农村廉租房是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尊重自然的原则,确定新居选址、风貌和户型,制作《巴山新居户型图集》供农户自主选择,后期严格按设计方案和技术标准建设,把政府意志、专家意见、群众意愿充分融合。每户平均面积约80平方米,含两室一厅一卫一厨,外加两个生活阳台和一个小储藏间,有统一的标准化厨房、卫生间,添置了床、沙发、衣柜、电视等必要生活设施,水电气应有尽有。巴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村廉租房建设资金是把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增减挂钩兑换资金打捆使用,借力市场融资和撬动社会捐助等。同时,合理利用资源,盘活闲置资源,把乡村小学、长期无人居住的农房等以租赁、流转的方式合理利用起来,减少新建廉租房给地方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

  多管齐下 看农村廉租房如何入住

  巴州区农村廉租房实行公平分配,解决了老百姓“住得进”的问题。严格入住条件,把分散供养户(五保户)群体、地质灾害致家中房屋倒塌,临时无经济建房的群体、属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无经济来源,又无旧房可拆的群体等三类条件符合的人员,登记造册。通过个人申请、各社民主表决、村“两委”议定、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程序,确保入住对象精准。成立新居业主管委会,负责对整个新居公共事务管理营运和基础设施维护,与农户签订入住协议,明确房屋产权、继承权归属集体,明确租费及公共设施爱护等相关事宜,设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同时,为让真正需要的人都能住上农村廉租房,相关部门对入住资格实行一年一审查,如困难群众经济好转,不再符合入住条件的,将依法依规退出,所退出的廉租房放到下年重新民主分配。

  "造血"扶贫 看廉租户如何挣到真金白银如何让老百姓“住得好”更要“过得好”?巴州区在产居结合、精准帮扶等“造血”方面不断探索,在“留得住”上下功夫。

  通过各种技能培训和科技指导,提升贫困人员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门道;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从事新村物业管理,如在保洁、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工作;引进产业,推荐他们就近务工;给廉租房入住困难群众提供种苗、技术、资金扶持,制定帮扶计划,帮助他们自食其力发展增收产业。花溪乡明山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四川塔基菘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金银花1500多亩,解决了困难群众就业达1300多人,实现户均增收1400多元。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7

蜀ICP备17014898号-1